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农民工“返乡归雁”为何“难筑巢”
赵昂
//m.auribault.com 2017-03-02 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据新华社报道,许多曾在东部沿海地区打工的西部农民工做了“返乡归雁”,回家创业,但是几年后,相关行业却日益萎缩,返乡创业水土不服,归雁难筑巢。

  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多是看重了老家的成本优势,老家人力、房租等成本均低于沿海地区,而成本上升正是促使沿海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重要原因。由于返乡农民工资金量有限,家乡劳动力也有限,所以往往从事的是沿海大厂的相关分拆行业。 一些农民工还与原来工作过的厂方合作,由沿海工厂负责订单,自己来料加工。

  但是,一家工厂的成功与否,不是仅仅取决于人力和房租成本。农民工返乡创设与原有行业相关的企业,但返乡地往往与生产原材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地均距离遥远,物流成本不容小觑,也难以开拓新市场。另外,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有限,家乡的金融服务环境往往不及沿海地区,一旦资金链出现周转不良,很可能功亏一篑。

  相对而言,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较高的背后,则是高技术工人数量较多,反而具备人才优势,智能化设备应用也较为普遍。通过提高集约化、智能化生产水平,在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下,企业的人工、房租成本反而能得到更好的控制。而如果相关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向中西部省份迁移,不具备规模效应的当地小厂,也很难与之竞争。

  换言之,农民工返乡创业,不能总在自己的老行业里“打转转”,要寻找适合自己能力,适合家乡外部环境,适合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创业项目。比如,有的农民工利用自己打工期间在沿海地区积累的人脉作为销售渠道,将家乡的农产品利用互联网卖到外地去,这就有效地利用了家乡和发达地区各自的优势所在。

  相比于职业经理人,农民工创业,手中缺乏的不只是资金和技术本身,也同样缺乏运作好一个项目乃至管理好一个企业的相应知识和能力。让更多“返乡归雁”能“筑巢”且“筑好巢”相关部门在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对创业者的相应培训,以及创业项目的合理引导。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