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伪满第23工兵队起义经过
文/刘庆文
//m.auribault.com 2016-01-1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更多

  1945年8月,冀热辽八路军部队出关光复东北。

  伪满第四军管区所属第23工兵队建于1945年元月,是团的建制,下辖四个连。全队士兵400多名,都是1945年初从辽、锦一带征来的;部队军官是从各兵种部队抽调来的,笔者当时是工兵中尉,任该队2连连长。

  在长春伪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时,刘庆文秘密参加了同学吕殿元组织的“恢复会”,宗旨是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恢复失地和主权。吕殿元虽在伪军中,却是受八路军冀东军区史铁生直接领导的地下工作人员。

  1945年5月,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后的一个星期天,刘庆文到吕殿元家里,共同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认为应该积极组织可能团结的官兵,做好起义的准备。

  第23工兵队中,军校同学除我之外,还有第1连排长鲁某(少尉、军校三期同学),第3连两名实习军官生(军校五期同学),第2连的三名排长、四名班长。我开始在他们中间进行思想发动工作,酝酿起义。

  1945年8月9日夜,苏联飞机轰炸了滨江火车站,这是一个信号,它意味着苏军对日本关东军开始进攻了。翌日,我去王岗第四辎重队(团的建制),找与我关系较好的2连长谭纯孚中尉谈了起义的事,他完全同意。谭纯孚又做了第3连孔居平中尉连长等同学的工作,并确定起义时间以第23工兵队行动为准。

  8月上旬开始,第23工兵队奉第4军管区之命,在哈尔滨东南方构筑防御阵地。第二连在孙家站一带构筑反坦克壕,企图阻止可能来自牡丹江方面苏军的进攻,并按战时状态发放了枪支弹药、粮秣、器材等。各连各自为战。

  这时哈尔滨市的形势异常紧张,日伪军调动频繁。指挥系统开始紊乱,伪军中传说纷纭,人心惶惶。

  8月初以来阴雨连绵。11日深夜,吕殿元派传令兵刘福祥冒雨来孙家站2连宿营地,通知我:“松花江北岸的江上军日内即将起义,23工兵队在松花江南岸不可能与江上军汇合,可在适当时机采取行动,但事不宜迟,注意保密。”

  12日上午,鲁少尉和2连的一个排长,3连的一个实习军官生,在我的营房里共同商量确定了起义部署:

  1.起义部队(含第四辎重队)定于14日凌晨3时起义,目的地宾州。因对宾州附近的地理情况熟,可以据守,遭到进攻时可进山打游击,在那里等待苏军或八路军收编。

  2.由我争取三连长共同起义,鲁少尉负责把第一连拉出来。1连、3连均在14日凌晨3时到达孙家站2连驻宿地集结。等第四辎重队到达后乘汽车向宾州进发,对部队其他军官届时尽量裹挟同行,以免暴露。

  3.枪支、弹药分发到士兵手里,荷枪实弹,出敌不意,突出哈尔滨市。命令司务长把面粉送到面包铺限期加工成面包,作为部队的食粮。

  4.把这一决定迅速通知到第4辎重队2连谭连长,如无异议务请按此部署行动。

  但8月13日9点,突然接到第4军管区司令部命令:“第23工兵队及所属各连,限即日午后2时前到大直街大鹰楼集结待命。”这突如其来的命令打乱了我们起义的具体部署,使我们感到茫然不安。我们一方面观察动静,分析形势,一方面准备应付事态变化。到午后无新的情况,也未发现其他迹象,只好就地待命。下午5时许,我派鲁少尉去第四辎重队找谭纯孚,除通报情况外,还转达了起义仍按原定部署执行,唯两个部队集合地改在大鹰楼,集合时间不变,到时由鲁少尉在集合地点迎接他们。谭表示同意,并转告我第四辎重队已按行动部署做好准备。鲁回到大鹰楼时已经很晚了。这时仍毫无情况,显然敌人未发现我们起义的活动。

  13日深夜,我先派出2连2排长指挥两个班在驻营地内外布置了警戒,命令任何人不准出入驻营地,不准同外界联系。然后,在大鹰楼第二连连部里,我们又召开了有1连鲁少尉、2连两名排长和两名班长、3连李连长和两名实习军官生参加的起义骨干人员秘密会议。我简短地做了起义动员后,又共同商定下一步的具体部署,即:14日凌晨3时举行起义,起义部队在大鹰楼前集合,第4辎重队一到,立即登车向目的地——宾州进发。并就行军序列和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一做了研究部署,会议结束时已经子时,大家摩拳擦掌而又十分小心地分头进行准备。这一夜我们很少有人合眼,大家都意识到成败在此一举,盼望起义的时候尽快来到。

  在这以前,我又和上尉副官赵玉珂就起义问题交换了意见。赵玉珂表示他留在市内作为起义部队的内应、联络人,待苏军进驻哈尔滨时,由他与苏军联系有关起义部队的收编、安排事宜。

  8月14日凌晨3时,第四辎重队在第2连连长谭纯孚、第3连连长孙居平、少尉排长宁广义指挥下准时到达大鹰楼前,与鲁少尉接上了头。他们立即就行军序列、路线、车辆编组等做出安排。14日是个阴天,3时40分我以传达第四军管区命令“第23工兵队返回原驻地待命”为借口,下达了起义开始的命令,两个团全体官兵迅速登车。此时,鞠冠英队长、于会堂少校、斋藤少校、奥西连长还蒙在鼓里,睡眼惺忪、糊里糊涂地随大家一起上了车。

  参加起义的第23工兵队共405人,轻机枪9挺,步枪400支,弹药、器材若干;第4辎重队共100余人,汽车20辆,步枪、手枪100余支。

  起义部队仅用了1小时,就全部通过三棵树,未受到任何抵挡,顺利地冲出了日伪军重兵防守的哈尔滨。此时,全军开始明白这是起义,不少人高兴地大声疾呼或引吭高歌。鲁少尉从最后面喊出来:“我们起义了!我们不再是伪军了,我们是抗日的部队,把帽徽、领章、肩章都扯下来丢掉,把它踩在脚底下。”几分钟之内官兵们扯掉了帽徽、领章、肩章,甚至有的士兵把帽子也一起丢到大路上。李连长把不知什么时候准备好的青天白日旗竖起来,鲁少尉也打起了红旗,呼啦啦地迎着晨风舞动着。此情此景触动了每个人的心弦,不少人激动地流出了眼泪。

  到达蜚克图镇时,起义部队一面休整一面又做了向宾州进发的准备。此时,鞠冠英队长、于会堂少校到第二辆车来向我表示支持起义,我们当即表示欢迎,并请鞠冠英队长继续指挥第23工兵队。2连2排长来报告说,斋藤少校、奥西连长求见,他们叩头作揖,要求饶命。我让李连长去处理,结果是缴了他们的手枪、军刀,就地释放了他们。

  14日午后2时许,先头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在泥泞的道路上,进抵宾州西城门。在这以前一个多小时,宾州的副县长、参事官及20多名日本人,乘汽车向阿城方向逃窜。伪县长乡绅等头面人物迎接了起义部队。部队进城在小学校宿营,同时派出警戒,防止敌人来袭。

  8月15日上午,在小学校操场召开了起义部队全体官兵大会,宣布为了抗日救亡,脱离伪军,正式起义。第23工兵队、第4辎重队仍保持原来建制,部队长及各级军官不变。为了协调两个起义部队的行动,会上成立了起义联合指挥部,我担任指挥,谭纯孚担任副指挥。指挥部要求全体官兵继续留在起义部队,迎接祖国的光复。对愿意回乡的,只要交回枪支、弹药,就可自行方便。最后宣布了起义部队的纪律:不准擅离队伍,不准骚扰百姓,不准抢劫偷盗,违者按军法从事。并要维持好宾州城区的社会治安。

  从15日午间陆续有朝鲜族代表、教育界代表、乡绅和商工会代表等前宋慰问部队,场面颇为动人。当16日从收音机里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时,全县军民群情激奋已极。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