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浅谈太白楼与梅花碑
朱丽娟
//m.auribault.com2015-09-28来源:中工网—《安徽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太白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原名“谪仙楼”,宋元时期均有修葺,清光绪三年(1877年),兵部尚书彭玉麟捐资重建,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的美誉。太白楼内人文内蕴深厚,馆藏文物丰富而多姿,其中一通石刻梅花碑为太白楼现存珍贵文物之一。

  梅花碑,碑高23米,阔128米,系清光绪四年(1878年)镌刻,立于太白楼与李白祠相连的东庑廊壁,上镌古梅一株,梅花纷呈,树干挺拔,画面笔势淋漓,古朴苍劲,冷峻萧然仿佛有剑霜之寒气,世人誉之为“兵家梅花”。说到梅花碑,就不得不提到其作者彭玉麟与太白楼的一段不解之缘。

  彭玉麟(1816—1890),湖南衡阳人,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谥号刚直。早年家贫,后跟从曾国藩筹建湘军水师,后晋至兵部尚书。曾经先后请辞安徽巡抚、漕运总督、两江总督等六项崇职,不爱浮华,自奉甚俭,布衣蔬食。同治十一年到光绪九年(1872—1883),彭玉麟六次巡阅长江水师,查访长江两岸地方的社情民意。光绪三年(1877年),彭玉麟来到天京(南京)西南的采石矶,面对毁圯破败于太平军征战之中的太白楼,不禁感叹唏嘘,于是捐资重建太白楼。光绪四年(1878年),彭玉麟以63岁高龄再次巡江,适逢太白楼落成盛事,彭玉麟在登楼畅望之中,诗情勃发,纵笔泼墨“梅花图”一幅。

  梅花碑的右下角镂有彭玉麟诗文题跋,诗云:“诗境重新太白楼,青山明月正当头。三生石上因缘在,结得梅花不用修。到此何尝敢作诗,翠螺山拥谪仙祠。颓然一醉狂无赖,乱写梅花几十枝。姑孰溪边忆故人,玉壶冰澈绝纤尘。一枝留向江南去,频寄相思秋复春。太平鼓角静无哗,直北旌霓望眼赊。无补时艰深愧我,一腔心事托梅花。”,全诗清健隽永、一气呵成,诗中多次提及“梅花”这一具象又感性的词汇,梅花碑似乎有了一种当然的连接,被引入“寄托爱情”的解读,因其涉及清兵部尚书彭玉麟画梅本事,故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流传着不同版本的传说故事。

  《清代野史大观》——“彭雪琴画梅二则”中描述:彭玉麟年轻时,玉貌风流,邻女梅仙“见而悦之,托媪致意,愿委身以从,玉麟感其意,颇首肯”。后来因情势延宕,有情人未成眷属,梅仙带着无限的怅恨离开了人世,彭玉麟感伤与歉疚交织于一身,自此誓愿“狂写梅花十万幅”以报答梅仙的深情厚意。因此,这一版本,长期以来将梅花碑与彭玉麟的“梅仙之恋”联系在一起,梅花碑俨然成为爱情的咏叹。

  《彭刚直公诗集》,今人以现存为线索,以诗求证,勾勒出了彭玉麟别样的凄情故事——彭玉麟出生在湖南衡阳,幼小即到皖城外祖母家读书。外祖母有一养女王竹宾(彭呼为“姨”),比彭年龄稍长。他们从小在一起嬉戏相亲,及长,建立了爱情关系。彭15岁时离开皖城回衡阳,王竹宾泪眼相送,彭亦大哭。12年后,因皖城舅舅逝世,彭将外祖母和王竹宾接至衡阳,当时王竹宾年近30,两人仍然互相爱慕。外祖母病逝时,王竹宾为尽孝道出嫁他人,两年后难产而亡。对王竹宾的死,彭玉麟悲痛万分,曾作《挽诗》、《感怀》等,抒发情感。“剧怜窗下厮磨惯,难忘灯前笑语柔。生许相依原有愿,死期入梦竟无遥。”“徒留四载刀环约,未遂三生镜匣缘。”对与王的姻缘未成痛悔莫及。他68岁时有《梦亡友情话甚洽》四首有云:“墓草青青万里遥,片时缱绻足魂销。谈心促膝依情甚,一唱金鸡复寂寥。”此后在赎回皖城旧宅时又作:“人亡此日空留屋,甥小当时只倚姨。”彭玉麟对王竹宾的爱情,在他一生的诗文中,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些诗作清晰地勾画出彭玉麟的情感脉络,展现出这位戎马倥偬一生的行伍中人的侠骨柔肠,然而,细细考量之下,却有一个令人思考的发现。

  在彭玉麟的诗中,王竹宾和梅花之间,缺乏一种必不可少的互喻关联,将梅花喻作王竹宾的诗作少之又少;而反观彭玉麟的题梅诗,以画梅寄托对王竹宾深情的作品也不足以信服。这样说来,梅花与“王竹宾之恋”并非具有丝丝入扣的联系,至少梅花不是专指或特指王竹宾,这一点应当不错。

  尽管如此,彭玉麟一生癖爱梅花,将自身与梅花融为一体,似乎与梅花有着宿世的情缘。他不仅以梅自喻,还每每画梅题诗赠人,他把爱梅画梅看作是一种享受和消遣,一种陶冶性情,培养品格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梅花已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其推崇的清操、忠贞、不同流俗等等美好情愫的汇聚,具有广义的指向和确定的主旨。透过这一视角看去,或许正是因为彭玉麟这般超越常态地、执着地“梅花情结”,才让时人在隐约不解之余,浮想联翩,终而凝聚幻化出有关“梅”的传说,并赋予它古典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

  那么,太白楼、梅花碑、彭玉麟究竟有何关联?遥想光绪四年的秋天,当重建太白楼大功圆满之时,彭玉麟偕同僚佐,登楼远眺,感慨万千。于是,走笔作画,赋诗题跋。梅花碑上的诗跋其实早已写得清楚明白,跋文云:“……寄忆直隶制府李少荃相国、安徽提学龚叔雨阁学、长江提督李与吾军门……”,诗中所说的“故人”,乃跋中所却指的李鸿章、龚自闳、李成谋三人。他们都曾是彭玉麟的同僚和部属。采石太白楼毁于太平天国之中。光绪二年,彭玉麟捐资重建太白楼,李鸿章捐奉塑李白像;光绪四年,彭玉麟以六十三岁巡江,适太白楼落成,长江水师副将陶立忠磨石索画,彭玉麟登斯楼而忆老友,遂托心驰于梅花,涂于石上,表达自己对几位故人的思念之情,其情真挚而朴质,其意丰富而绵长,令人感佩!

  梅花碑历经百年,几近砸毁,幸而得存,其情状犹如老梅重生,他不仅具有文物价值,也具有史料价值,值得今人探讨和研究。(作者单位:马鞍山市采石风景区)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