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告别粗放模式 城市发展向精细科学迈进
朱昌俊
//m.auribault.com 2016-02-26 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 更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现宜居城市,医治“城市病”已不容拖延

  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2个月后,与之配套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日前公布。这一纲领性文件勾画了“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

  规划是城市之本。《意见》的具体措施中,“强化城市规划工作”被列为第一位就是其重要性的一种体现。现实的来看,这不仅是因其对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作用,也与当前城市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有着直接联系。以“一任市长一张蓝图”为代表的城市规划随意性大的弊端,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过去“有品质”的城市发展的最大掣肘所在。它增大了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也偏离了城市发展的既有规律。《意见》要求增强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并强调“凡是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严肃追究责任”,其实是势在必行的制度纠偏。

  如果说严肃而科学的城市规划定义的是城市的骨架与边界,那么真正要让城市变得丰富立体起来,变成宜居之地,关键还在于城市建筑的质量和布局。这些年,一些追求个性的城市地标建筑在带来眼球效应的同时,也引发了有关城市建筑审美的争议,甚至坊间有说法称,“中国已经沦为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有鉴于此,对于类似的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特色缺失和文化传承堪忧等现状,此次《意见》专门用八字方针予以回应:“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并“鼓励国内外建筑设计企业充分竞争”。

  拒绝“大洋怪”是为了保护城市风貌和文化传承,推进节能城市建设则是要跟上新的城市发展需要。节能建筑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但在我国目前仍处于试验和起步阶段。这次《意见》要求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完善绿色节能建筑和建材评价体系,意味着在节能建筑领域,我国将有显著的发力。

  此外,在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等方面,《意见》也给出了多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意见。其所指,都不外乎是对城市发展应有规律的强调,和针对当下的“城市病”所开出的具体药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目前城市发展正站到了一个重新审视和再出发的节点。一方面,城市化率过半,这意味着未来城市将在社会的发展形态中处于越来越主流的地位,城市如何实现持久、良性发展,需要适时地回眸与展望;另一方面,呈蔓延之势的各类“城市病”,已深刻影响到城市发展的质量与潜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现宜居城市,医治“城市病”已不容拖延。

  城市发展历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见证者。城市发展的弊端乃至“城市病”,也是社会粗放发展的直观体现。对应于此,《意见》所提出的种种措施,总结到一点,其实就是要让城市发展告别粗放形态,向精细、科学方向迈进。希望在若干年后,我们会更深刻的感受这份《意见》之于优化城市生态、重塑城市生活的积极力量。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