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城镇发展道路
李辉
//m.auribault.com 2016-02-01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城市,是人们生活、居住的重要领域,也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全面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城镇发展道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是人们生活、居住的重要领域,也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市空间布局、承载能力、规模实力、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成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青海城镇化总体上进入量质并举的新阶段,设市城市增加到5个,建制镇增加到140个,超过一半的人口在城镇居住,80%以上的经济总量在城镇产生。可以说,城镇成为集聚人口、 资源、产业的最大平台,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青海城市发展也存在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发展层次偏低、空间布局不均衡、城市数量少且规模小、不少建制镇缺乏产业支撑等。这些问题既制约了城市发展,也制约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应当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把“人”作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十三五”末城镇化率达到全国水平的目标。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认识规律、尊重规律、运用规律,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应当牢牢把握青海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省情实际,加快县改市步伐,协调推进中心城市、县城和建制镇的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努力打造富有活力、和谐宜居、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城市“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城市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积极性。这“五大统筹”,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凸显了着力解决“城市病”的问题导向,必将带来城市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路径。应当改进城镇管理工作,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镇管理体制,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城镇管理能力;创新方式,推动城镇管理走向城镇治理,科学划分职权,深入推进城镇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整合信息平台,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市政公用设施和服务设施运营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程度;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增强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积极引导和培育城镇居民文明素质,切实增强“城市主人”意识,以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共同集聚城市发展的正能量。

  建设是城市发展的载体,要想高标准、高质量地将规划蓝图变为现实,离不开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应当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先地下后地上,紧紧围绕完善功能、体现宜居、彰显特色,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传统街区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抓好全省城镇地下管线普查和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建设中;落实责任,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防止“建筑短命”现象。

  城市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充分认识城市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提高做好城市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