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供给侧改革必须厘清六个问题
李振佑
//m.auribault.com 2016-07-04 来源:甘肃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为全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旨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要深入贯彻和推进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但要在理论认识上正本清源,更要在具体实践中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央精神,厘清思路。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制度改革,而不是政府主导调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解决政府过度干预导致要素配置扭曲问题而提出的改革思路,但现实中往往被人误解为通过政府计划或政府主导来调整供给结构、增加产品供给。这就有可能走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反面,不仅达不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反而带来了更严重的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是制度的改革,而不是政府调结构。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一些制度体系已严重滞后,必须进行制度供给创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首先,要创新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规范政府的行权方式,做到廉洁、高效、透明、公正、公开,管住、管好政府这支“看得见的手”。一方面要优化合法经营、公平竞争、高度法治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其次,要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与公民、中央与地方之间稳定的经济关系以及规范的现代财政制度。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有人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这忽略了二者的本质区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但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恰恰相反,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要素和资源配置,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要通过深化制度改革、优化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使各类要素能够便利地进出市场,自由地创造价值,自主地实现价值,形成经济持续增长的不竭动力。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深化,决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需要指出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市场本身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会导致“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政府及时补位,进行合理调控和干预,解决好那些市场自身不能提供有效供给的问题,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有限政府的结合。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见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中长期的制度改革、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不能寄希望于短期见效。改革既有短期任务,也必须具有长期战略;既要在战略上坚持持久战,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又要在战术上抓住关键点,打重点领域的歼灭战。

  目前,我国体制制度供给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仍很不相称。一是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并存,一些领域的垄断仍相当严重,一些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同一部门的不同环节之间,推诿扯皮、设租寻租问题依然存在,人为提高了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二是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土地制度、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仍不到位。三是政府决策机制不尽合理,有些政策不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差。还有些政策是大方向好,但缺乏具体实施细则,难以落地。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的重点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需要抓紧实施,力求尽快见到成效,但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付出长期努力,远近结合、统筹谋划。

  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更要有耐心和恒心,保持改革的韧性和定力。

  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阵痛不可避免但可以承受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冲击,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风险,特别是在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而且这些冲击很可能会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改革的阵痛不可避免。目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出现明显分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但这种阵痛是一朝分娩的阵痛,是孕育希望的阵痛,这是值得的。

  同时,还必须认识到阵痛虽然可以承受,但也不可大意。相比上世纪90年代,现在我国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发展基本面好,新动力正在强化,新业态不断出现,就业形势、财力规模、保障制度、抗风险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但对于改革中的矛盾和冲击,仍然要给以足够重视。要把风险降到最低,具体推进的政策要有序配套、稳妥实施。比如,处置“僵尸企业”,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全力做好职工安置,更加细致地做好社会保障托底工作,防范引发社会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无限长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得不迈过的坎,是不得不闯过的关,拖不得、等不起,必须加快步伐、加紧推进,否则“病情”会越来越严重。

  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全球化视野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考虑国内市场需求的升级与变化,还要考虑国际市场需求的升级与变化。在统筹考虑和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如果仅从一国自身看,市场容量总是有限的,许多国家都会有相当一些产品的产能是过剩的。但从全球化角度看,很多产品的产能可能不过剩,至少是市场容量要大许多。

  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

  解决好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保障公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一部分就是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有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供给能力能够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者系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副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