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巡视的权威性从哪里来
邹零
//m.auribault.com2016-03-21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习主席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必须有权威性,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近两年的巡视实践也充分表明,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推动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彰显了党内监督的强大威力,具有很强的权威性。那么,巡视的权威性到底从哪里来?

  来自党章的赋权之重。巡视是党章规定的重要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党章作为党的根本大法,直接赋予巡视重要职责。尊崇党章,维护党章的权威,是巡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党是一个有着430多万个党组织、87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管党治党的任务极其繁重。巡视作为党内高悬的利器,可以直指背离党章要求的一切组织和个人,教育警示、督促甚至倒逼他们回归到党章要求上来,牢记80个字的入党誓词,唤醒“沉睡”的党章意识,自觉践行“两学一做”,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来自“派”出的“上位”监督。党章和巡视条例都清楚表明,巡视组是由党中央和各省区市党委直接派出,代表所属最高层级的党组织在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体现的是派出党组织的政治态度、责任担当和整改决心。巡视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开展“政治巡视”,始终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这种以最高层级“派”出的“上位”监督形式,蕴含着极强的独立性、权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来自查处惩戒之严。有些人之所以目无法纪,胆大妄为,执纪不严是重要原因。巡视制度的建立,使执纪问责的关口前移。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和线索,要“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表明了“触犯纪律就及时处理”“绝不养痈遗患放任自流”的强硬态度,这些“带电”的纪律,实现了从严治党的新跨越。“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遍”。在“史上最严”的反腐浪潮中,巡视的权威,就是监督执纪问责的“铁锤”。

  来自监督对象之全。巡视的全覆盖,本身就是震慑,就是权威。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每个党员都在其中,没有例外。“大老虎”的落马,昭示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存在。“小官蝇贪”的查处,突显了法纪之网疏而不漏。巡视全覆盖,本身就是治本,是对“治标赢得治本时间”方略的深化,不但要惩治极少数,更要管住大多数。特别对那些顶风违纪、心存侥幸的人,中央已亮出“除恶务尽”的底牌。巡视要继续擦亮利剑,加紧向全覆盖目标迈进。

  来自工作方式之活。巡视是利剑,剑之威力在剑法,剑法万变显权威。党的十八大之后的首轮巡视,聚焦中心,攥紧拳头,实施了巡视组长、巡视组与巡视对象关系的三个不固定,发挥了尖兵作用。随着巡视全覆盖的一再提速,“一托二”“点穴式”“一托三”专项模式已启动,“回头看”“回马枪”也有效展开,更专、更活、更准的优长已经显现。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为巡视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来自民心民意之顺。巡视作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点赞。2015年国家统计局民调显示,91.5%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比2012年高出16.5个百分点。数字的变化,反映的是人心向背,既是肯定,更是期待。民意的潮水,增添了巡视的权威和厚重。

  来自队伍素质之硬。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打铁还需自身硬。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巡视队伍,既是反腐斗争的现实需要,也是巡视的职责要求。十八大以来,巡视被冠以各种称谓:发现问题的“尖兵”、震慑腐恶的“利剑”、党委的“千里眼”“顺风耳”等等,但不管叫啥称啥,都承载着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光荣使命。尽管反腐已有“恶竹斩万竿”的新貌,但从“不敢腐”到“不想腐”还有很长距离。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做出“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就是巡视出征的战鼓和号角。“较真”“叫板”“唱黑脸”,我们要在发挥革命军中“马前卒”作用中,锻造过硬的“四铁”队伍。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