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抵御疫情致命冲击-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RSS

理论

访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抵御疫情致命冲击

奉清清
2020-05-07 10:01:36  来源: 湖南日报

  专家简介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专译编著作包括《看好中国:一位智库学者的全球演讲》《伐谋:中国智库影响世界之道》等30余本。曾获“2014中国十大智库人物”“2015中国发展改革领军人物”、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9年人大“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优秀成果对策研究特等奖等荣誉。

  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与病毒斗争的历史!当前,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每一个人都置身于一段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历史当中。面对肆意进攻人类的病毒,所有人都退无可退,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如何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引领,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湖南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先生。

 1. 对病毒的斗争,人类还没有赢。这场疫情提醒人类应该常怀谦卑之心

  湖南日报:历史是未来的镜子。有观点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被瘟疫不断塑造的过程”。您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王文:是的,人类史其实就是一部与病毒斗争的历史。著名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一书中就论述得非常清楚。可惜的是,对病毒的斗争,人类还没有赢,许多帝国的衰退都与病毒相关。从雅典斯巴达争霸到罗马帝国崩溃,从14世纪黑死病肆虐重塑欧洲教会体系到17世纪三十年战争的惨烈,从1812年拿破仑远征莫斯科失败到1918年大流感导致1亿人的死亡,人类历史上那些重大的国家兴衰、文明再造事件背后都是那些看不见的瘟疫、天花、麻疹、伤寒等传染病毒。在被霍布斯鲍姆称为“极端年代”的20世纪,1.1亿人在战争中死亡,而传染病导致14亿人死亡。

  人类总是狂妄到想征服地球,既忘了自己是地球的寄生者,也忽视了自己身体上的寄生物随时会摧毁和重塑人类。如果把地球46亿年历史浓缩为24小时,人类是最后2秒钟才出现的新生物。这场疫情提醒人类应该常怀谦卑之心。也就是说,病毒教育人类,应更谦逊、更善良、更团结。

  不过,很可惜,几乎所有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学科的最聪明大脑们都在研究世界变局时集体忽视了传染病这个变量。教授们总是希望去总结归纳那些看似有规律性的影响因素,而传染病的不可琢磨性,成了社会科学研究界被刻意回避的变量。从这个角度看,我倒期望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能够唤醒人类的敬畏心,尤其是重塑社会科学界最聪明大脑们研究传染病未来冲击力的新范式。

2. 从历史与文明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目前大多数人对于疫情影响的认识是缺乏想象力的

  湖南日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当今世界的冲击有多大?疫情蔓延对未来文明的冲击会是毁灭性的吗?

  王文:目前看来,从历史与文明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目前大多数人对于疫情影响的认识是缺乏想象力的。现在看来,疫情对世界的冲击仍在蔓延中,仍是不确定性的。我与同事曾出过一个研究报告,根据影响程度的不同,疫情演变凸显了三种递进的可能性:区域危机级、世纪危害级、文明兴衰级。

  第一层,区域危机级,给世界带来低烈度层级的冲击。在此情境下,全球化陷入休克,疫情冲击将在未来3至4个月内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经济陷入结构性暂时萧条,复苏需要1至3年。

  第二层,世纪危害级,给世界带来中烈度层级的冲击。在此情境下,全球疫情冲击将持续数年,国际秩序受到颠覆性冲击,重组需要更长时间,新一轮全球治理、国际秩序重组的力度将堪比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重组。

  第三层,文明兴衰级,给世界带来高烈度层级的冲击。在此情境下,全球疫情冲击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影响程度达到事关人类文明兴衰的级别,且疫后不存在“恢复”问题,而只存在如何建立新世界、新文明的问题。

  无论哪个层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3. 传染病已不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也不再是单单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的思想观念问题。期待能够产生新的文艺复兴,带领人类走进新的、以生态安全和人的安全为重心的新文明

  湖南日报:全球化,似乎已经成为了全球疫情防控的“阿喀琉斯之踵”。很多国际上的顶级专家都认为,今年会因为疫情而成为“分水岭之年”。那么,您认为,这次疫情,会导致今年成为什么样的“分水岭”?

  王文:我曾在一篇专栏文章中提出这个问题,即到底是哪种类型的分水岭?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那样的“经济周期分水岭”,或是像1991年冷战结束那样的“大国格局分水岭”,或是1945年二战结束那样的“世界秩序分水岭”,或干脆像1519年麦哲伦环行地球那样的“文明更替分水岭”?目前看来,这仍在观察中。

  20世纪以来,人类疯狂地追求经济发展,导致了人类需求与地球供给的失衡。森林、荒原、草地、高山、湖泊都被无情地破坏,原始生态系统中寄生的病菌被释放,形成了对人类前所未有的报复。资料显示,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新出现的30多种新型传染病(如艾滋病等),每年造成全球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以上的冲击,实际上是抹平了各国试图通过财政、金融、投资等政策形成的经济增长成果。

  同时,人口激增与迁移加速,包括旅游、留学等的人口全球化,打破了原有的空间平衡感,极大加速了病毒传播。每天约有300万人跨越国界,病毒的传播速度超过想象。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病毒传播地球一圈需要半年;而现在,新冠病毒传播至地球的每个角落只需要几天。

  人们以为科学的进步可以宣告传染病的灭绝,实际的情况是,病毒变异正在产生对人类研发新抗生素的抗药性。目前数百万医务人员与医学家们都在聚焦新冠病毒,但人们惊愕地发现,病毒在变异,疫苗与特效药的研发显得困难重重。

  令我担心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正在迎来第三波震中的暴发。在第一波以东亚为震中的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第二波以欧美为震中的疫情即将达到峰值之后,非洲、南亚居住着超过30亿人口的区域可能成为新的震中。很难想象,那些贫困人口更多、人口更为密集、医疗设备更缺乏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该如何应对大规模的疫情?

  现在,人类需要的不仅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革命,让那些政府行为、地方治理方式出现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转型与调整,帮助更多贫困地区尽可能避免成为病毒的温床,还需要全球治理观念的范式与思维革命。

  很明显,那些仅关注国界安全的思维是有局限的。在疫情的全球灾难之前,相互指责,同样显得短视。传染病已不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也不再是单单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的思想观念问题,正如同面对黑死病的蔓延,人类重新思考人与世界,推动了文艺复兴,并产生了现代文明。

  我期待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刻教训,能够产生新的文艺复兴,带领人类走进新的、以生态安全和人的安全为重心的新文明。

1 2 共2页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深刻把握“劳动最美丽”的时代意蕴

    立足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倡“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最美丽”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时代精神的引领,这一理念正在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思想共识和行动逻辑。

  • 做好疫情防控期“共享员工”合法权益保障

    自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从业人员做起了“客串”,厨师进行生鲜分拣,房地产销售送起了快递,酒店领班成为日化厂工人……他们有一个新颖的名字——“共享员工”。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既帮助人力成本压力大的企业渡过难关,又为人手不足的企业一解燃眉之急。通过人力资源的再分配,实现了企业、员工的双赢,发挥了保障民生、促进生产、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等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 工伤保险挂钩职业病“黑名单”值得推广

    工伤保险费率挂钩职业病“黑名单”,一方面体现了权责对等原则。被列入职业病“黑名单”的企业,都是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不到位,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发生工伤赔偿风险较大的企业,理应为此承担更多的缴费义务。同时,具有一定的倒逼作用。通过浮动费率这一杠杆,促使广大用人单位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维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 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崭新意蕴与当代价值

    劳动模范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楷模,他们身上承载和彰显的劳模精神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精神内涵,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高度自信,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刻把握劳模精神的崭新意蕴与当代价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

访谈

文献

  • “常平”“惠民”“积谷”历史上的江南仓廒

    江南东临大海,河湖密布,自古以来就水灾频繁,旱灾、蝗灾、瘟疫等也时有发生。然而凭借着这些性质各异的仓廒,江南人一次又一次地渡过灾荒难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仓廒不仅是江南人生命的庇护者,更是江南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

  • 中共七大幕后珍闻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距今已整整75年了。这是一次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时隔75年,透过那些流传下来的珍贵记忆,人们依然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一个又一个故事在其中蜿蜒展开……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