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延安的窑洞像什么
左连璧
//m.auribault.com 2016-06-2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 更多

  有位“老延安”重返延安时,心情激动地问随行的工作人员:“你们看延安的窑洞像什么?”没等别人回答,他自己就说:“你们看,像不像同心同德的‘同’字?”是啊,确实像,椭圆的洞口,下面的横楣,以及方窗和门,真真切切就是一个同心同德的“同”字。应该说,这是对延安窑洞饱含深情、最为形象的描绘,既形象又神似。

  说它神似,是因为延安曾是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党的九十五年光辉历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更因为这里孕育出了党的传家宝、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伟大的延安精神,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的魅力之一,就在于万众同心的力量凝聚,而党心军心民心的凝聚,在任何时候都会铸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延安曾留下许多军民一致、官兵一致、上下一致的佳话。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不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下,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结果吗!

  延安精神是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了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和延安县精神。这里的延安县精神,是毛主席亲自提出来的,并且已经具备了延安精神的雏形。1942年12月,毛主席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上作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指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他们的思想中、行动中,没有丝毫消极态度。他们完全不怕困难,他们像生龙活虎一般能够征服一切困难。我们看,延安同志们对于工作是怎样充满了负责精神的:”一九四二年农具贷款放迟了一个时期,早一天早开多少荒地!‘’抓紧时间,迅速解决各种问题是必要的,迟一天少开多少荒地!‘’制定每个农户的生产计划。‘’领导上抓得紧,检查严,对于完成任务是有决定作用的。‘“在毛主席看来,延安县军民所体现出的这种精神,对于那些一遇困难就唉声叹气,就缩手缩脚的人们,对于那些办事不认真、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人们,不仅是一种教育,更是无形的鞭策。延安县的党员领导干部,对于全县人民群众的情绪、要求及各种具体情况是充分了解的,他们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他们就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群众的艺术“。”这种情形,对于那些处理问题不根据群众要求而根据主观想象的主观主义者,对于那些完全不作调查研究,工作三年五载、下情一点不知的官僚主义者,又是怎么样呢?岂不又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吗!“

  毛主席号召全边区的同志们,都大力学习延安县精神,因为只有这样的工作态度,才能和群众真正打成一片,真正带领群众克服困难,使党的事业无往而不胜。“边区各县同志中像延安同志这样或差不多这样的人是不少的,我们希望这些同志的模范经验,能够很快地推广到一切县、区、乡里去。”

  当时延安县的同志们,无论在生产劳动还是在学习工作中,都堪称模范。他们严格遵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加强民主监督,严格财经纪律,约束从政行为,严惩贪污腐化分子,各级领导干部都能以身作则,廉洁从政,从不搞特殊,从不公权私用。延安县长刘秉温的孩子冬天没有棉衣穿,供给部门给他送来棉花和布,他认为违反规定,立即让警卫员送了回去,使解放区的天真正变成了“明朗的天”,延安县政府也赢得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美誉。1941年到1942年,边区经济遇到极大困难,广大军民的生存受到最严峻的考验。延安县干部群众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一张纸、一片布、一点灯油、一根火柴开始节省,并改变过去个体农民经济极其分散、严重限制生产力提高的落后状况,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开荒生产,广泛推行各种劳动互助组织形式,如变工队、扎工队等,还有效地教育改造了许多“二流子”,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全县共新开荒地34万多亩,超过了原有耕地面积。在大生产运动中,延安县委书记王丕年背着行李下乡,参加一支变工队,白天和变工队一起劳动,晚上到各村了解情况,积极推动开荒进度。他还大力抓副业生产,多次到南区合作社,鼓励群众入股,帮助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使合作社越办越红火。1942年,洪水淹没川口村的庄稼,老百姓情绪低落。王丕年、刘秉温立即组织动员全县的劳力,自带口粮、牲口,进驻川口村昼夜赶种荞麦。秋后荞麦获得大丰收,川口村群众的口粮得到了保障。就在陕甘宁边区最困难的那几年里,延安全县民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征收到足够数量的公粮和草料,有效地保障了供给,成为供应抗战需要、保卫边区的模范县。

  延安县同志们的上述出色表现,充分体现了三种精神:一是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精神;二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不尚空谈的精神;三是心系群众、一心为民,和群众打成一片、拧成一股绳的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出色表现,更是引起了党中央、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1943年2月,西北局表彰了一批领导干部,其中就有延安县委书记王丕年、县长刘秉温,毛主席给他们的题词都是“善于领导群众”。他们还双双被选为党的“七大”代表。

  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对延安的窑洞,感到分外亲切,对延安县精神乃至整个延安精神,油然而生敬意。尽管当今的形势和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及肩负重任的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无论是现在和将来都必须坚持并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群众同心同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而这也正是当下各级政府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下大力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其实认真照着延安县同志们的样子去做,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答案很简单——甘当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从政、清白为官,坚决不搞以权谋私,更不能脱离实际,高高在上,夸夸其谈。当如今的党员领导干部,依然把与群众“同心同德”时刻铭记于心的时候,延安的窑洞就会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延安精神也将永远在国人的心中闪耀,并大放光芒。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