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基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政府与市场关系再思考
李凌
//m.auribault.com 2016-04-12 来源:滨海时报
分享到: 更多

  综合实力强、科技创新水平领先、国际化程度高、金融系统体系完善,构成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基础与优势。然而,上海也面临着艰难的挑战与瓶颈,其中以创新链的碎片化尤为突出,由此导致“创新资源丰富但创新动力不足”“创新人才云集但创新活力匮乏”,究其根源,是促进创新的各项体制机制没有理顺。当前,上海“科创22条”已然掀起了新一轮科创中心建设与体制机制改革热潮,后续效果和连锁反应正逐步显现。本文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经验出发,进一步探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首先,建设科创中心,应该坚持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从理论上讲,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尤其是企业家在连接创新供给与潜在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不是政府。在“冲击—调整”模式下,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具有突破既有政府管制框架的冲动,倒逼政府作出制度变革。然而在实践中,明晰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却充满着挑战。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相互影响的,在政府和市场之间,甚至还存在着广阔的中间地带,可由中间组织(如行业协会等)发挥具体作用。尽管欧美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创新实践,大多是由政府主导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致使政府干预主义复兴,然而中国从来都不缺乏政府管理的经验,缺少的是“自下而上”的草根精神和首创精神,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科创中心建设推进迟缓,或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拉大而不是缩小时,善治意愿和干预冲动,将迫使政府陷入并强化传统的“管人、管钱、管项目”的惯性思维,而这恰恰是互联网时代建设科创中心所要摈弃的。为此,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看,尽快形成市场的“负面清单”和政府的“正面清单”,树立“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理念与规范,对于上海推进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尤为重要。

  其次,政府应以怎样的介入方式,推动体制创新和制度变革?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战略步骤与各区县的创新路线图来看,仍能隐隐发现种种政府“管”的迹象,而且越到基层,传统思维惯性就越强,通过产业规划、空间布局、资金分配等方式,来“管人、管钱、管项目”。如此这般,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割裂、断层或者重复投入与浪费就难以避免。为此,需要进一步利用互联网,开放、整合政府掌握的信息和资源,包括在操作层面及时废除过期政策等;应当看到,“实施意见”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起到引导的作用,破除“管”的思维定势,调整既得利益格局。

  另外,各地区各部门需要因地制宜地参与科创中心建设,中心城区和郊区的任务、使命和路径,也应当有所区别,实现协同推进、错位发展。在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制度变革中,既有政府重点资金扶持的强激励模式,又有注重环境建设主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弱激励模式。判断政府引导创新机制优劣的问题,应从社会福利层面加以观察和回答,创新激励机制不仅是政府通过简单地设定资金奖励或专利保护来纠正市场失灵,还涉及诸多要素投入,如基础教育和社会保障等。

  第四,政府介入科创中心建设应重点关注哪些核心领域?从制度变革的视角看,政府介入科创中心建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充分运用制度变革产生的激励效应,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做到“有进有退”。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对“高精尖”科研项目的投入力度,包括引入代表科技进步方向的大装置,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科研团队提供中试服务,引导产学研的科研项目合作,建立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和信息公开平台,支持交叉学科前沿研究和跨国合作研究,以及共享研究成果等。另一方面更需要通过改革与开放,倒逼政府改变传统的“计划”思维,从制度设计的每一处细节入手,体现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贡献与时代价值;通过改变创新激励,使科创中心建设同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让一切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协同创新,争取国家层面的项目和资金支持。重点探索跨部门管理体制、整合创新链。二是重点聚焦科技从业人员激励的政策突破口,坚持推进科研经费、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源泉。建议采用渐进式的和增量改革措施,引入规范的合同管理理念,把科研管理的重点从财政经费报销转移到对科研成果质量的考核上来。三是重点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突破口,在完善登记、注册、股权变更、金融支持等事宜的同时,为企业退出预留政策空间。建议加快推进科技银行建设,探索轻资产的无抵押、无担保、小额度、短周期等融资需求,特别是在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争取“一行三会”的政策支持,探索开设科技版市场和增设转版机制的可行性,实现全球科技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的联动发展。此外,要形成“热带雨林”式的资金支持模式,扩大风投、私募和天使基金的规模,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创造条件。四是重点聚焦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突破口,发挥技术交易的中介功能,探索技术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国有资本平台注资或控股技术交易中心,集技术孵化、展示、评估、交易、转让、专利匹配等功能于一体,运用大数据方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中心)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