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创新舞蹈理念 跳出中国舞步
——2015年度舞蹈发展趋势分析
艺研
//m.auribault.com 2016-02-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更多

  1月22日,文化部艺术司组织召开了2015年度舞蹈发展形势分析会,舞蹈界专家和学者对过去工作进行了总结,广大舞蹈工作者静心创作,更新理念,开展评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出精品、攀高峰。会议中,与会专家也针对新时期以来舞蹈界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提出一系列意见和建议。

  静下心来追求艺术价值

  2015年,舞蹈工作者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舞蹈界形成了良好的创作风气,各领域成绩斐然,作品数量迅速增长,整体质量稳步提升,出现了一大批富有饱满的思想性、精湛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民族性的优秀舞剧作品。

  中央芭蕾舞团原副团长黄民暄认为,这一年来,舞蹈界整个创作氛围和评论氛围产生了变化,心态变得沉静,对艺术价值的追求更高了。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存在的诸如浮躁、功利等问题会对中国舞蹈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以一种浮躁的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创作舞蹈作品,这是不行的,也不会出好的成果。一个精品的出现一定是要靠时间打磨的,“高峰”作品一定有其特殊的社会环境,但这种社会环境绝对不是浮躁、一蹴而就的。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肖苏华指出,艺术创作要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不能一蹴而就;良好的创作氛围不仅促进了优秀作品的输出,同时也对当下的评论研讨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最重要的是,它为舞蹈工作者潜心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舞蹈》杂志常务副主编张萍指出,过去一年,舞蹈界的创作围绕着如何表现中国精神、中国形象的问题做出了努力。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舞协举办了《保卫黄河》舞蹈专场,辽芭的《八女投江》、盐城的《烽烟桃花飞》、无锡的《金陵十三钗》,还有山西的《吕梁英雄传》、上戏的舞蹈诗《红》等,这些作品作为宏大叙事的输出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在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回归传统文化、重塑当代中国精神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利用古代经典舞蹈的形象输出和语言输出,创作出诸如《中华赋》、《关公》、《家》等,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题材性质的;除此之外,以现代舞语汇为手段来输出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作品也有很多,比如《24节气》、《十面埋伏》等。现代舞编导努力回归中华文化主题的做法是比较突出的。

  创新理念服务人民

  黄民暄谈到理念创新的重要意义,他指出,现在舞剧作品的一个弱点就是理念创新。就剧本而言,缺乏文学的底蕴。文学底蕴不光体现在编舞者的构思上,关键还体现在编剧上。一些成功的舞剧作品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它们的剧本根植于人民的生活,而且具有很深的文学底蕴,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形成了很多其他艺术形式的文学养分,有很深的文学积淀,因此在舞剧呈现时相对比较容易。所以,我们要在创作理念上创新,要把触角伸向最广大的人民生活中,同时,要融入外界懂舞台艺术的电影、电视、音乐等领域的人才,把他们请进来和我们一起进行舞剧创作的沟通,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跨界”。

  肖苏华表示,立意决定了一个舞蹈作品的深度和高度,同时也决定了它的思想深度和高度,而剧本是保证这个立意能否落实下来的根本;我们舞剧的根儿,要牢牢扎在中国土地上,不但扎根还要接地气。所以,编导的创作理念需要进一步提高,舞剧的理念、创作思维、结构方式等方面都要创新。

  张萍在谈到舞剧创作中心的主体问题时表示,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所谓编剧的概念就是要宏观架构剧情,要讲什么,有哪些手段可以准确地表达语义,这都需要编剧设计出来。要把编剧和编导很好地结合起来,共同输出中心话语,编剧给出高质量的文本,编导根据文本的结构和内容对舞蹈输出进行构思、呈现。舞剧编导要进一步关注中国文化、跳出“中国舞步”,要在本土文化母体的现当代创作形态中,不仅完成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被识别、被认可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在作品中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编导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如此,才能将西方形态的技法、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完美地糅合起来,才能呈现美学与技巧高度合二为一的优秀作品。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主任沈培艺谈到了探索如何创新舞剧创作理念和提高舞剧整体编剧水平的建议和方法,她说,可以在民间产生合作,请专家学者到民间的舞剧团体、工作室进行课题研究,使民间的舞剧团体逐渐进入主流,使舞剧编剧队伍专业化。从教育开始着手,慢慢来,把一剧之本先抓起来。

  加强评论攀登艺术高峰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蒙小燕说,在完善理论评论工作中应该注意如何处理好自律和评价机制之间的关系。在院校里,我们要鼓励老师们搞创作,但是怎么鼓励所有的老师包括学生去创作,反过来又要用理论引导他们的创作,最终呈现良好的作品,这都是我们在完善理论评论工作时应该注意的。

  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副教授应杰对舞剧评论工作谈了一些建议,她认为理论评论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要深入到创作一线,这样发出的声音才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在此基础上,要建立一个比较开放的评论机制,使得青年评论家能够参与到一些重大文化活动的评论工作当中,对评论对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慕羽提出“评论群众性”的问题,她说现在专业舞评要走向大众,要得到大众的回馈,舞剧评论要和大众读者结合起来。评论人才要更多地培养起来,学校里设置了舞评课程,鼓励学生们写一些专业水准的舞评。北京舞蹈学院的学术开始走向社会,舞蹈学院的一个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启动以后,就有专门研究社区舞蹈的项目,甚至专门提出了广场舞等备受关注的话题,这都是非常好的发展趋向。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