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好东西”要耐心等
陈鲁民
//m.auribault.com 2016-05-25 来源: 宁波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最近,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一鸣惊人地在世界顶尖科技杂志《自然》发表了一项“诺贝尔级”的实验成果,在科技界引起巨大轰动,成了国内时下最红的科学家。

  而我感兴趣的是,他任职的河北科技大学,以令人佩服的胸襟和耐心,在十年内从未给过他诸如发表论文篇数以及评职称的压力,让他有条件泡在实验室专注实验本身,最终一炮打响,名闻天下,实现了学校与科学家的双赢。这一成功实践再次启示我们,好东西要耐心等。道理很简单,精工出细活,雕琢出珍品,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由韩春雨我想到了美国著名科学家纳什,他是个天才,当其研究刚步入轨道,却不幸患了精神病。他的工作单位普林斯顿大学以宽阔的胸怀接纳他,爱护他,在他患病的25年里,一直养着他,不计成本,不求回报,也不给他任何压力,只是耐心地等待他希望渺茫的康复。学校说,纳什就是一辈子不康复,我们也要养着他,这是道义也是责任。学校的耐心和仁爱终于得到回报,康复后的纳什大放异彩,硕果累累,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诺贝尔奖、阿贝尔奖双料得主。他的经历被拍成电影《美丽心灵》,获奥斯卡大奖。

  还有著名作家陈忠实,其名作《白鹿原》,也是耐心等待下的产物。1992年早春的一个下午,陈忠实写完《白鹿原》最后一个字,点燃一支烟,瘫坐在椅子上……他对妻子说:“我得给老何写封信,告诉他小说的事,我让他等得太久了。”早在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何启治看了陈忠实的短篇小说,便认定他是个能出大东西的作家,就向他约长篇小说的稿子。然后就是一年一年地耐心等,始终保持联系,却从不催稿。寒来暑往,这一等就是二十年,终于等来了《白鹿原》,一时洛阳纸贵,至今流传不衰,成为中国文坛的瑰宝。

  “等”,对搞研发与创作的个人而言,有熬、悟、磨三层意思。先说“熬”。任何优秀成果的问世,需要一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熬”他十年八载,小火慢熬,精心烹制,没有不好的道理。再就是“悟”,通常是在经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后,突然开悟、醒悟,灵感如同春潮滚动,汹涌澎湃,“好东西”就会在这时候问世。还有“磨”,即精雕细刻、反复打磨。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样道理,好的科研成果与艺术作品,也需要花时间反复实验,不断修改,切磋琢磨,以求准确无误,精益求精。功夫到了,就一定能等到“好东西”。

  “等”,对科学家、艺术家所在单位而言,则主要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年复一年地耐心等待他们攻关跋涉,认真负责地为他们排除各种干扰,满腔热情地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以使得他们心无旁骛地努力奋斗,聚精会神地实验创作。

  “等”,是灵魂的煎熬,也是品格的打磨;是能量的集聚,也是事业的升华。能耐心等的学人专家,在等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在等的过程中凤凰涅??,化蛹成蝶,变得淡定睿智,体现出的是意志、精神、坚韧、忍耐。而支持他、耐心等待他的单位、团体则体现出的是襟怀、度量、眼光、宽容,收获的是丰硕成果与巨大惊喜,还有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良好名声与影响。

  “好东西”一定要耐心等,诚哉斯言!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