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陋室观复:迷失在无法言说的世界
欧阳
//m.auribault.com 2016-01-11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说曹操是个老贼看来还真是得信了。虽然距联合国规定的老年队伍还有相当的距离,虽然心仍有不甘,虽然还胸怀不已壮心,但面对难以跟上的时尚潮流能怎么样呢?还是安静下来渐渐习惯新常态吧。

  身为布衣,哪有那么高尚的感怀,乱七八糟的思绪涌溢,其实不过是缘于小小的爱好。

  早些时候,新年初始之际,我都会学习一下媒体,像网络、电台电视台什么的关于过去一年音乐潮流的专门梳理,近几年失去了这份闲情。是个人偏好的原因?又或者是崔健之类的大腕说东道西?也许都沾点边,想到“艺术”背后露出一角的老板身影和官帽意念,一时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再有多元化背景下,小年轻们并不总是买账,难免带着俺们犯迷糊。所幸总有敬业人士难耐寂寞,即便背向媒体安排的队列,也可以在互联网中加出独立的声音,新近就看到“一张私人的华语音乐榜单”。

  没有销售榜、点击率之类的大数据,“榜单”只是对这个那个的专辑点评了一番。就个人狭隘的视野,大概一半新人一半老脸吧,是好是坏,那是歌迷的权利,与我基本没什么关系。 “私人的华语音乐榜单”专辑里提到的歌曲我认为基本上没有什么吸引力,听到那些要么似曾相识,要么虚妄无趣的情绪宣泄,养成多年的习惯——从收音机时代到网络电台,曾经每周都探查一下的耳朵再也集中不了精力。

  在文学、美术领地,在各种协会威权人士的搅和下,有些看不清楚,原以为音乐这块无法言说亩产的田园可能会好一些,结果却还是失望。这些年里,资本推力水银泻地,本该充满活力的流行音乐,也随之变得缺乏新意,在厚重的资本味道中,那些膨胀却又不太真实的个人情感,不再有关联社会的痕迹,摇滚成了个人的臆想,抒情变身大观园里虚浮的心绪,最后,消退了艺术感染力。

  如果“占据半壁江山”不是呓语,当下的流行音乐就很孤寂。然而事实上并不是那样,各种声响和影像都在音乐集市里喧闹无比,可是当看到横行二三十年的面孔和出道三五年的新人还在老歌里得意,不知道那些台上专业的评委和台下疯癫的受众怎么会不疲惫。

  对我来说,古典意味着理想,而流行就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演绎,就像新人辈出的格莱美,总是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四季。反观国内,看到新人表演退化了的新歌,真有说不出的淡漠。也许更真实的原因是自己老了,比较起来,晚近还能喜欢也做过格莱美常客的Coldplay,像“Viva La Vida”,但面对后来的新风景,如Adele和Taylor Swift,却倾向于归类到别的原因,尽管已经没有耐心安静地把Swift的整张专辑从头到尾听下来,却可以说,从风格上看,她2015年上榜格莱美的Shake It Off就没有了旧时“乡村”的安静……

  作为凑热闹的个体,其实对很多东西有说不出的莫名感触,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或许本就是年轻的世界,尽管我一直拒绝面对,总认为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音乐是没有年龄界限的,是否真的如此自己并没有答案。客观说,自有的失落感怀,只是对音乐本身而已,也许是它没有给我新鲜的感受,也许是我已经体会不出新奇。

  前些日子遇到年轻的音乐爱好者,疑惑的我希望她能释疑:现在的流行歌曲真的很好听吗?“原来也喜欢,后来接触到古典作品,慢慢就转向了。”她告知说,没有定力再去细听当下的那些歌曲,不过“经典我自己只在晚上偷偷地听,不敢告诉朋友们”,原因是怕他们说心态变老。

  这是什么样的逻辑搞不明白,就说歌曲吧,相对于歌词的内容我更喜欢那些无法言说的旋律,也是这个原因,从来不去琢磨外语歌曲的歌词内容,故而以我的旅途,古典和现代,旋律同道,并不冲突,怎么会营造出这样的认知呢?

  现在的媒体中商业推广的东西多过经典作品的推送,回想年轻时代,也会在那些不知所云的旋律中畅游,那些充满规训的东西在蔓草丛生的年代之后,似乎又被什么东西取代了,我不知道,自己已经迷失在这个无法言说的世界。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