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资料图片
「总书记的足迹·光明书屋」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讲话和文章中,多次引用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以八大家中的“三苏”之一的苏辙为例,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苏辙的“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以他们的治国理政思想和人生感悟,告诫今人不要迷失方向。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八位散文大家的合称。八大家之名,始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明代中叶,唐顺之所编《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此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韩愈、柳宗元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等宋六家则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也就是说,他们不仅文章写得好,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人物,对开拓一代文风功不可没。
唐宋八大家,不仅仅是文学大家、散文大家,更是站在当时时代前列的政治家、思想家。韩愈在政治上的主要功绩之一,是反对当时的藩镇割据,以其《平淮西碑》为代表,为唐王朝的统一和繁荣作出了贡献;柳宗元投身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权力;欧阳修积极参加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是革新派的中坚力量,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一系列革新主张;王安石更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所领导的“熙宁变法”,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对外防御,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苏轼一生都处在政治斗争的风暴中,在新旧两党的夹击中为自己的政治理想、改革主张而奋斗;苏洵、苏辙、曾巩亦积极参政、议政,写下大量优秀的政论文。
在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苏辙《上皇帝书》中的“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北宋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开始推行新法。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意见,苏辙于这年三月上书神宗皇帝,力陈对新法的看法。在《上皇帝书》中,苏辙提出许多重要观点,多有切中肯綮之处。“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便是其中之一。“腹心”即肚腹和心脏,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比喻要害或关键部分。此句意为,清除百姓的祸患,如同去除自己的心腹之病一样重要。苏辙“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观点,显然受到孟子民本思想的影响。孟子提出“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张君主应当把百姓的忧乐当作自己的忧乐。苏辙向宋神宗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神宗推己及人,与民同忧,设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而把百姓疾苦提升到“腹心之疾”的高度,说明“去民之患”之重要,刻不容缓。
要想“去民之患”,就要“知民之患”;要想“知民之患”,就要“沉”下去,用心了解社情民意,解民意,听民声,尝民苦,察民心。小到“厕所革命”,大到反腐倡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去民之患”的政策措施,真正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去除了一个又一个的“腹心之疾”,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作者:曾枣庄,系四川大学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名誉会长)
倚靠“背景”何如铭刻“背影” | 2014-12-11 |
县令欧阳修 | 2014-12-11 |
思想纲领 行动指南 | 2014-12-11 |
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 | 2014-12-11 |
在家门口中检验“获得感” | 2014-12-11 |
永葆本色不忘初心 勇于担当继续前进 | 2014-12-11 |
基层调研要有“下回分解” | 2014-12-11 |
善于接受批评是一种能力 | 2014-12-11 |
把“为民情怀”标准立起来 | 2014-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