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积德者不倾
——读《父子宰相家训》
《父子宰相家训》是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撰著的《聪训斋语》《澄怀园语》合集。此书总结先辈立身立言、为人处世的经验教训,参以官宦仕途、为人处世方面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结合古圣时贤的言行事例,以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些微小事,言简意赅、深人浅出地律身训导其后人“积德者不倾”:俭以养德、仁廉布德、积善成德、益人厚德。
俭以养德。德始于俭,张英、张廷玉主张持家以“俭”,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张英致仕归里之后,仍俭于饮食、俭于交游、誓不着缎、不食人参。不管是暂住乡里,还是久居京城,他都要求家人,把一年的动支费用,精心筹划,分为十二股,一月用一股,每月底总结所余,用来应付贫寒之急,或者“多做好事一两件”。张廷玉则“所有者皆粗重朴野,聊以充数而已”,以致王公同僚“多以俭啬相讥嘲”。
仁廉布德。张英、张廷玉以勤政仁廉为做官第一要务,德彰显于仁廉。许多清正廉明的地方官员,因为有张英的保护和举荐,不但免遭不测之祸,而且得到皇帝重用。他要求入流子弟做到:“使我为州县官,决不用官银媚上官。”张廷玉认为:履职应公正自守,不要计较个人毁誉得失,不能枉法徇私。“宁受人毁,不可受人之誉。”他强调居官清廉乃分内之事。“为官第一要‘廉’,养廉之道,莫如能忍。”他要求子孙后人做官“拼命强忍,不受非分之财”。
积善成德。张英、张廷玉谆谆告诫子孙:人必厚重沉静,而后为载福之器。积德行善,不与人争夺,就不会倾覆危亡、丧身败家。行善淑世,正如地上种了禾苗,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滴水成河,粒米成箩;勿轻己灵,勿以善小而不为。
益人厚德。张英、张廷玉言传身教,做人以谦让、益人为本,“厚重谦和”,与人相交,一言一事,考虑“皆须有益于人”。张英晚年在龙眠山构筑“双溪草堂”,与乡民相处,不以宰相自居,而以山间老人与百姓交往。他说:“如果人能处心积虑,一言一动皆思益人,而痛戒损人。则人望之如鸾凤,宅之如参苓。”他训诫子孙要明白“满招损,谦受益”之义,并说“天地不能常盈,而况于人乎?”在为人处世方面,张廷玉要求“一言一行,常思有益于人,惟恐有损于人”。他力主为人厚道,处事要内宽外严,不可苛刻。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训示子孙敬人、爱人、益人,自然会德不孤、必有邻。
如此积德,“父子宰相,三世得谥,六代翰林,自祖至曾玄十二人先后跻鼎贵,玉堂谱里,世系蝉联,门阀之清华,殆可空前绝后”也就不偶然了,在今天仍不乏现实意义。(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的建设与政治法学研究所)
状元:千年科举的特殊符号 | 2012-06-06 |
积善之家有余庆 | 2012-06-06 |
《颜氏家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 | 2012-06-06 |
《颜氏家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 | 2012-06-06 |
家风: 一部家训与一个家族的兴盛 | 2012-06-06 |
读书让心地“宽绰洁净” | 2012-06-06 |
好家风应成为从政“基因” | 2012-06-06 |
谈传统家规家训中可贵的育人理念 | 2012-06-06 |
“宰相驺从之盛,自林甫始” | 2012-06-06 |
恶劣家风酿祸端 | 2012-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