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
于化东
//m.auribault.com 2016-07-04 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在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更需要有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地方高水平大学更长时期的发展。创新是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的有力支撑;绿色是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开放是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驱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此引领学校未来发展,这一点对于地方高水平大学来说尤为重要。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人才优先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格局将产生深刻变革,尤其是“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在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更需要有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地方高水平大学“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发展。

  创新是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首要是创新办学理念,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办学理念,要将大学本质、中国特色、时代需求与学校实际相结合,不断提升对大学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密结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努力形成符合办学规律和时代特点的办学理念;要引导和鼓励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科学定位、分类发展,以各自的优势特色为着力点,形成多领域、多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发展格局。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坚持以人为本,厚植创新人才发展土壤,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智力潜能;要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人人参与创新的文化氛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吉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导向,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应用研究能力,解决一批事关国家战略和吉林产业发展的关键科技问题,转化一批服务国家建设和吉林经济发展的重大产业化成果,使高校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协调是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的有力支撑。坚持协调发展,主要是把握好体制协调和需求协调两个关键点。体制协调,要实现高校内部治理与社会环境的“内外”协调。在外部环境上,要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进一步扩大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充分激发高校办学活力;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上,要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实现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良性互动,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完善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体系。需求协调,要实现高校学科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规格、科学研究导向与社会需求相协调,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使学科专业设置契合和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着力优化人才培养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规格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坚持科学研究的需求导向,深化科研管理和产业发展体制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和成果转化,努力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绿色是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地方高水平大学的绿色发展,主要体现在绿色生态校园和绿色育人生态两个方面。高水平的大学必然有高规格的校园,高规格的校园必然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绿色生态校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生态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基本保障。地方高水平大学更要有良好的育人生态,育人生态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的有机统一体。地方高水平大学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牢把握育人导向,厚植人文环境,涵育大学精神;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心全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必须不断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健全学术规范,营造风清气正的绿色学术生态。

  开放是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要坚持社会化和国际化双轮驱动。要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视野主动融入社会发展,汇聚多方育人资源,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把优势社会资源转化为丰富的育人资源;要走向国际,面向世界,全面推进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文化交流国际合作向深度广度发展,形成广泛而紧密的国际合作网络,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一支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和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共享是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奋斗目标。坚持共享发展,要大力推进人才共享、成果共享和资源共享,充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大力推进高水平人才交流合作、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名师、名课、名教材在各层次各类型高校广泛共享,以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升地方高校整体实力和水平;要加大校企合作,推进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把企业的优势资源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把高校的人才科技优势转化为服务产业发展、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现实生产力;要坚持发展成果共享,在教学科研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同时,更加注重事业发展和师生福祉共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凝聚人心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办学的活力和创造力。(作者为长春理工大学校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