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夏天,北京的教师们将迎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利好消息。根据北京市教委最新推出的职称改革方案,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可参评正高级职称,民办学校教师和编外人员也被纳入职称参评行列。同时,外语和计算机不再成为教师职称申报的必须条件。这意味着,影响着教师收入、退休待遇、社会地位的职称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完全敞开,政府希望这一政策能够培养出一批有责任心和荣誉感的教育家。
这一改革政策的背后是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一方面,为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国家及各地教委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入门门槛,努力提升其收入待遇。另一方面,在民办教育、网络教育的深刻影响下,一些中小学教师也看到了应试教育和名校资源的“商机”。一些中小学老师成为“社会名师”、“网上红人”,将绝大多数精力和时间投向“课外教学”,获得令其同行羡慕的个人财富。这两种情况形成了一种诡异的教学氛围,名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师资差距被这种竞争不断拉大,教师比学生更看重成绩而非素质,教师之间的暗自攀比、“一切向钱看”和“课外竞争”日益激烈。
砸钱不一定管用。这个道理已被中国男足证明了超过10年,如今教育界也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如果老师一切向钱看,一切向权看,那么学校里的学生又能怎样树立起健康的价值观。扭转这一趋势,不仅需要胡萝卜和大棒,也需要能塑造教师群体的长期政策,职称改革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职称改革将从四个角度改变教师圈的生态。一是为教师铺设一条更为清晰的职业通道。之前,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极限只能到副高级和中级职称,多数教师在40岁左右就会碰到职称上的“天花板”,丧失了继续提升的动力。二是为科学管理师资队伍打下基础。职称不仅将是教师待遇、地位的基准,也将成为教育主管部门设定相关管理制度、调配区内教师资源的重要参照。教育主管部门将确保区内每所院校的高级教师数量均衡,并且对副高、正高级教师提出差异性的工作要求。三是改变教师自身的利益取向。教师将重新考虑自身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一些精英教师完全可以选择在学校供职期间努力奉献,追求高职称,退休后再投身商业辅导,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者兼得。四是引入外部竞争,打破名校垄断。新规定下,民办教育机构同样可参评职称,这将逐渐弱化名校对教育资源的垄断。
改革能否取得成功还需要一系列措施加以辅助,尤其要确保职称评定过程的公正、公开。职称事小,教育事大。一个教师将塑造不止一代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影响远比课本和考试更为重要。
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如何突破“天花板” | 2011-10-20 |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2011-10-20 |
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障 | 2011-10-20 |
教师考核评价:重绩效还是重发展? | 2011-10-20 |
打造优质均衡公平的教育新天地 | 2011-10-20 |
“小学教授”彰显教育现代治理能力 | 2011-10-20 |
以改革造就更多中小学教育家 | 2011-10-20 |
提高教育质量 | 2011-10-20 |
提高教育质量 | 2011-10-20 |
不合理的职称评定体系可能造成人才逆激励 | 2011-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