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如何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路
李 哲
//m.auribault.com 2018-01-18 来源:人民论坛网
分享到: 更多

  【摘要】马克思主义网络教育阵地的建设,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个重要路径。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网络教育阵地的建设,就必须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顺应网络时代的背景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加强与大众的互动交流,从而发挥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新形势下面临多重挑战,原有的传播方式迫切需要变革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积极拓展网络教育阵地,将最新的哲学成果以有效形式传播给大众,让大众认识并认同,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连接。

马克思主义网络教育阵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网络教育阵地的建设是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而提出的,也是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相符合的。总体而言,马克思主义网络教育阵地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具有一定的优势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原则,引导人民群众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首先,建设马克思主义网络教育阵地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网络本身具有开放性、共性和海量性特点,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开发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提供丰富资源和传播路径,特别是随着网络与社会、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有效融合,各种信息在网络空间汇聚,间接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吸收和创新的信息资源。

  其次,建设马克思主义网络教育阵地有助于扩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范围。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普及程度和网络大众化程度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网络已经成为中国大多数人学习的重要载体和工具。而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应该将网民作为重要传播对象,特别是网络技术已打破了时空限制,越来越多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知识学习,这就进一步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受众范围。加之,网络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在网络空间实现理论交流转化,由此,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

  最后,建设马克思主义网络教育阵地有助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载体。网络传播的优势在于能够从根本上对传统媒体单向接收形式进行改变,由于网络本身具有传播速度快、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相互交流等特点,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传达和解读,提供更为便捷的条件,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富有时代感,更贴近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从而缩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受众之间的传播距离,进一步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从目前来看,虽然网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结合越来越紧密,网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对网络技术运用还不够成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的现实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二个方面:

  第一,网络技术创新运用不足。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开发已经进入新阶段,各种形式的网站成为人们知识学习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但能够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的网站还相对较少,在理论形式和内容上缺乏创新,网络技术运用不到位,网站建设缺乏影响力。

  第二,网络信息传播还相对滞后。网络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角度来看,网络理论宣传覆盖依然有限,特别是在少数农村地区,网络理论传播水平依然处于较低层次,个别落后农村地区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的盲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网络教育阵地的路径创新

  网络教育阵地应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新路径,发挥其主流引导和教育作用。加强主题网站建设,打造教育主阵地。

  主题网站仍然应作为马克思主义网络教育的主阵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教育网站应肩负起重要的宣传和教育责任,不断吸取大众的建议,为大众获取信息提供便利。因而,在主题网站建设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认识到网络教育工作的长期性,不断创新和改进网上宣传,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创新哲学内容的展现形式,重点应增强一些生活化的内容,唯有贴近大众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哲学内容,才能更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二是要不断积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经验,同时利用大数据等对受众群体的特点进行分析,考虑不同受众群体的年龄层次和接受能力,体现网站内容的层次性,既要提升主题网站的专业性,也要形成鲜明的特色,不断创新网站的传播形式。

  拓展多元网络渠道,扩大传播影响力。其一,要运用好主流微博、微信公众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开辟新渠道。微博具有发布、转发和评论等功能,具有间接、及时等优势特征,符合现代人网络快餐文化的需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微博渠道中的传播可以向大众生活中取材,然后使用简明的语言传播给大众。微信是当前备受人们喜爱的网络社交平台,马克思主义网络教育阵地的建设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开发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渠道,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但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传播不是刻板的说教,而是一种与受众的平等互动与交流,只有内化于受众的内心,才能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

  其二,要运用好网络视频,扩大传播的影响。当前比较流行网络直播、网络视频等,马克思主义网络教育阵地建设的触角也可以延伸到网络视频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灌输力度。如可以通过专家学者等开通直播、录制网络视频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进行讲解,同时也可以运用其他的方式来表达,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案例、马克思主义哲学动画等。

  其三,增强受众自主意识,加强主客体互动。马克思主义网络教育阵地的建设不仅需要建设者付出多方面的努力,而且也离不开受众的自主参与和积极响应。网络具有平等、交互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也应是一个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不断沟通与交流的过程。首先,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者和教育者来说,要充分尊重大众的自主性与选择性,有意识的提升大众的理论素养和自主选择观念。在循序渐进中,让大众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并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外化为行为。人民群众在网络文化中占有主体地位,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服务对象。因而,尊重其自主意识,发扬其主体精神是网络教育阵地得以巩固的重要保障。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网络渠道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汲取大众的建议和想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们喜欢的形式展现出来,也惟其如此,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网络教育阵地建设,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个重要路径,加强马克思主义网络教育阵地建设顺应了网络时代背景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因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综上,马克思主义网络教育阵地的建设与巩固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①任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范式图谱》,《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②陈联俊:《互联网思维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