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社会转型期海南传统村落新特点
夏周青
//m.auribault.com 2016-05-25 来源:海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据总人口数的比例依然很高,我国仍然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的“三农”问题历来备受瞩目,在目前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农村的转型发展十分关键,这其中便不可回避地要遇到“传统村落”的问题。

  海南的传统村落,大多数始建于明清时期,有的可追溯到明朝甚至南宋时期。这些传统村落不仅具有浓郁的历史传统风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科学布局的人文景观,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丰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今日海南乡村社会特殊的聚落形态,并具备当今世界独有的和谐乡村历史风范和诸多自然村落管理与繁衍发展的宝贵经验。

  随着社会转型,海南各市县的传统村落已不再处于相对孤立存在的自然状态,它具有了许多新的特点:

  其一,农村传统村落结构系统逐渐趋于开放化。海南农村传统村落以地域相对封闭的自然经济为基础,居民终生不离故土,活动范围狭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城市化和现代文明的发展, 特别是市场、交通、信息因素的介入,更多的传统农村逐渐走向开放,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也日益社会化,小农户已越来越深地进入或者卷入到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分工的社会化体系中,与传统封闭的小农经济形态渐行渐远。

  其二,农村传统村落的对外流动性日益增强。海南农村传统村落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这样祖孙相继,世系繁衍,形成了“安土重迁”、“叶落归根”的思想意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海南农村的流动性日渐增大,农村人口不再限于本乡本土, 而是大规模、高频率地外出务工经商。

  其三,农村传统村落劳动人口群体逐渐多元化。海南传统村落一般都是同质性很强的共同体。而现在,农村传统村落社会正处于大分化之中, 差异性愈来愈突出,人们的生活、生产和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农村人口具有了兼业性的特点,而随着社会发展, 海南农村传统村落社会的异质性将愈来愈突出。

  其四,农村传统村落与城市社区二元结构日益突出。改革开放后,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新的村民委员会制度逐渐建立推广,实行村民委员会意在家庭生产经营基础上实行村民自治,推动农村传统村落社会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社会共同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微观管理和组织体制不相适应,传统村落和城市社区二元结构日益突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逐渐意识到农村问题的严重性,进入新世纪以后, 国家相继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 免除农业税, 并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提出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张。但是农村发展体制相对滞后,资源整合能力相对较弱,各种惠农政策难以落到实处。一方面,海南农村本身不多的资源得不到良好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公共财政支持下的公共服务向下延伸缺乏合适的组织依托,加之海南农村社会的流动性、异质性较以往有极大变化,所以农村生活共同体的治理仍显缓慢,传统村落的良性发展和社会转型略显艰难。

  其五,农村传统村落消失加快。传统村落这一宝贵遗产和其本身所凝结的丰厚历史底蕴、文化价值,本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这些大大小小如珍珠般的传统村落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正遭受着钢铁机器和钢筋水泥的冲击与摧残,甚至许多已经失去珍珠的光芒,渐渐走向消亡。近些年,外出打工收入剧增后,许多传统村落的农民纷纷拆了老房建起两三层楼的水泥砖房,原有民居特色正在消失。在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和乡村交通不断改善的背景下,如无政府有效引导,传统村落拆旧建新的过程恐难逆转。应该说,受城镇化、现代化、社会转型等因素影响,传统村落数量锐减,空壳化现象严重,保护形势极其严峻。

  未来10年,海南传统村落将面临新一轮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乡村旅游开发的多重挑战,如不及时加强保护,分散在各市县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及乡土建筑,将随时面临着被拆、迁、整、改、并等种种危险。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各级政府必须切实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自然景观、生态资源保护。这是迫在眉睫、意蕴深远的民生工程。(作者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党校)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