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精准扶贫要从六个方面用真功
雷中喜
//m.auribault.com 2016-09-21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目前,部分地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和实践上的一些问题,亟待在制度和工作层面予以研究解决。

  在精准识别上下真功夫。做好精准识别工作,既需要广大扶贫干部扎扎实实走村入户,又需要开拓创新,探索科学工作方法。科学确定扶贫对象评价标准,综合考虑法治要求、道德因素、突发情况,在覆盖收入型贫困户的同时,纳入支出型贫困户,对有子孙而单独立户的老人贫困户等情况科学甄别,妥善处理。依据入村入户调查得来的第一手扶贫资料,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档、市县有信息平台的多维立体档案体系。坚持开展信息公示、民主评议等,让群众来评判贫困对象真不真。每年进行一次精准识别“回头看”,既认真识别贫困户,又跟踪识别脱贫户,清理不达标的对象,及时重新纳入返贫对象。

  在政策落地上下真功夫。决策贵在执行,政策贵在落实。要学深悟透政策,逐级开展培训,加强政策解读,确保各级干部特别是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成为政策的“明白人”,当好政策的“宣传员”。要用活用足政策,对贫困村、贫困户把脉问诊,找准“穷根”,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方案,确保政策落实到村、落实到户。要创新完善政策,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符合当地实际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要加强督促检查,对政策托底、资金投向和项目进展等情况跟踪问效,严格问责,严防违规违纪,确保政策落地。

  在激发内力上下真功夫。打好扶贫攻坚战,在借助外力的同时,更须激发内生动力。根本在扶志。用好政策激励,让先干的贫困群众先得实惠,增强其脱贫致富信心,调动更多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脱贫致富的榜样,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关键要扶智。制定培训计划、创业计划、公益岗位计划等,强力推进落实。同时,提高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标准,大力推进“改薄”工程,强化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产业扶贫上下真功夫。产业扶贫是实现扶贫对象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在各项精准扶贫举措中处于核心位置。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因村制宜发展果木苗卉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等特色产业。充分激励和帮扶贫困户发展一些“菜园式”小型特色种养业。积极实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抓紧推进立项、建设和发电并网。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大力培育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兴办农家乐等。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引导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自身优势,采取订单农业、土地入股、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形式,建立多种利益紧密链接的生产经营模式,吸收更多贫困户加入进来。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调整优化乡村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加快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为产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在队伍建设上下真功夫。打赢扶贫攻坚战,关键是要锻造一支能力突出、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脱贫攻坚队伍。要充实扶贫干部队伍,坚持把优秀干部选派到贫困地区,分期分批举办精准扶贫培训班,不断增强扶贫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两委”班子,着力打造一支不走、能干、过硬的扶贫队伍;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要发挥驻村干部作用,科学配备贫困村“第一书记”,明确其职责定位,真正体现“第一书记”的要义,使其工作更接地气,更加务实;驻村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明确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工作成效,真正成为一支扶贫攻坚的生力军。要激发社会扶贫活力,大力倡导民营企业家参与扶贫,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扶贫,继续探索与外地合作联手扶贫,最大限度汇聚帮扶力量。

  在科学考评上下真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仅要看出了多少钱、派了多少人、给了多少支持,更要看脱贫的实际成效。”为科学做好扶贫考核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要科学设定考评指标和权重,着重考察贫困村发展情况、贫困户生活改善情况和群众满意度,让群众指标在考评中占更大分量。要加大监督力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地方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公开考评标准、考评过程、考评结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消除“被脱贫”、“数字脱贫”等怪现象,以科学考评推动扶贫事业健康发展。(作者系荆州市政协主席)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