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大力倡导邻里互助风尚
农华山
//m.auribault.com 2016-05-24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乡里乡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影响,包括人口在内的各类社会要素流动大大加快,人们的商品意识、个体意识以及独立生存能力得到较快提升的同时,社会关系当中原来一些好的传统却被逐渐淡忘和抛弃。如何创新基层群众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途径、平台和载体,有力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整体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助推社会互信互助风气的形成,是值得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当下,造成邻里互助风气弱化的重要原因,一是基于自然小生产方式的传统熟人社会模式的互信互助关系逐渐被打破,基于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熟人社会模式的互信互助关系尚未建立或建成。在这样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里,同村、同族、同姓容易形成互信互助关系,共担生态灾害、社会风险、生产重任和生活困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乃至越来越多的乡镇村屯、熟人之间联系越来越少、情谊越来越淡漠,而外来人、陌生人共居现象则越来越普遍。邻里互不相识,少有来往,暴露出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信任,也进一步加深、加重了人们的相互提防、互不信任。二是一些基层政权组织软弱涣散问题长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一些地方,基层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不履行、工作不到位,群众诉求无回应。面对群众碰到的困难,这些基层组织既没有有效办法,也没有强烈责任感和能力协调解决。因此,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和善良品行,往往因缺乏便捷有效的途径难以表达申张而倍感压抑。如何夯实诚信社会基础,搭起友善人际桥梁,是时代对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提出的严峻拷问。

  “远亲不如近邻”。人们在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邻里最有条件伸出援手。因此,当前最急迫的是搭平台、建载体、找抓手,以互助组织为杠杆、抓手和切入点,立足于本地乡土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积极培育乡贤文化。可参照一些地方的传统做法,探索以共同居住的小区域空间为单位,成立范围不等、层次不一的群众互助组织。比如,村级、屯级、同宗、街坊、小区互助会等等。互助会的宗旨就是会内成员的生活困难互助。社区党组织、行政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应主动承担起发动者、号召者、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角色,按照有关社团法律规定,负责做好互助会成立、报备、日常管理,以及活动的安排与组织。同时,主动接受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监督。

  互助会肩负联谊和互助两大职能。联谊主要通过举办小范围的群众节庆活动、文体活动,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提高相互信任度,促成新型熟人社会关系模式的形式。而互助可采取捐助、行助、心助三种形式,相互帮助、加强了解。捐助即对出现困难的家庭以财物上的帮助,互助会应参照有关要求和范例,制定财物捐助管理办法,确定好财物捐助的内容、范围、标准、要求,既要使捐助对象感受到“雪中送炭”,又要维护捐助者的权益、保护好捐助者的积极性。行助,就是通过行动来提供帮助,即常说的“搭把手”“举手之劳”。心助,就是通过语言情感的表达来提供帮助,通过问候、宽慰和劝解加深理解和增进感情,等等。对城市各类小区的互助会,既要发挥街道机构、社区管理机构、业主委员会的作用,也要加强和发挥物业管理公司和居民代表大会的作用。条件成熟的互助会,可以两两结对子,互帮互助。在农村社区,可以以此为基础,探索帮助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五保户和困难家庭的新办法、新途径。(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