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宁波探索
//m.auribault.com2014-08-05来源:宁波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主持人:李磊明

  嘉 宾:邓晓东(市文明办副主任)

  李 军(余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程启帆(市交通委副主任)

  胡 敏(宁波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主持人: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今年以来,我市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宣传阐释、学习教育、典型培树、文化传播“四大系列”,让“三个倡导”家喻户晓,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着力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工作落细落小落实。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受到了中宣部的肯定。本期“理论圆桌”约请有关人士对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探索,进行总结和思考。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邓晓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今年中央一项重点工作,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统领各项工作,渗透各个领域,融入日常生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落细落小落实,努力推进社会道德水平提升。

  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强力推进。今年以来,市委多次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论述精神,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4月3日,召开全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以宣传阐释、学习教育、典型培树、文化传播“四大系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市委办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系列活动的实施意见》,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报告,并提出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文明委分别印发了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系列活动2014年市直有关单位和市委宣传部重点任务安排,确定23项重点项目,细化了职责分工,明确了任务要求。有关部门和处室根据重点任务安排,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制定了项目分解,列出2014年重点活动安排41项,明确活动时间阶段、牵头部门、责任部门。积极营造氛围,在市级六家媒体开辟了专栏、专题,诠释核心价值观内涵;制作传播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在各类社会媒介上刊播,让“三个倡导”内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受到影响。

  突出重点、加强融入,全员发动、合力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需要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作用,更需要动员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我市坚持抓重点与抓细小相结合,抓工作融合带动与抓条块结合发动相结合,努力推动全领域、全员参加。一是突出诚信制度化与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重点。从道德教育、公共政策、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诚信建设制度,优化信用信息平台,加快政务诚信、司法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大力整治诚信缺失行为,有效提高了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和诚信服务水平。诚信制度化建设工作受到了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徐令义的批示,并要求在全国作经验介绍。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制度,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培树志愿服务文化,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经验在中央文明办简报上刊发、在全省志愿服务制度化推进会上发言交流。二是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求,我市把核心价值观内容纳入国民教育,融入到学生德育教育课程;结合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组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组织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推进青少年道育工程。全市共评选出10名“十佳美德少年”,10名“优秀美德少年”,260名宁波市级“美德少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全国作经验交流。三是突出群众自我教育重点。开展“美德在我身边———微系列活动”,成立道德讲师队伍、编写道德讲义、开展微演讲比赛等活动,广泛发动市民参加,让人们在活动中把握内涵;开展“宁波好人”推荐评选活动,发动群众挖掘、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在此过程中接受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道德讲堂、进文化礼堂活动,宣传群众身边善举,引导人们见贤思齐。

  注重实践、教养结合,细处着眼、久久为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需要从点滴抓起、从细节培养,更需要历久弥坚。一是道德荣誉体系引导。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宁波人”活动,并逐步构建完善包括文明有礼宁波人、宁波好人、最美宁波和宁波市道德模范在内的道德荣誉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引导人们崇德向善、果行育德,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目前,宁波市共评选表彰道德模范52人、最美宁波人20人、宁波好人136人,让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二是日常规范养成。结合创建工作实际,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活动,强化人们日常养成。今年,全市开展“宁波有礼、整洁有序”主题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市容市貌美化、公共秩序整治、人际关系和睦、家园环境清洁等各个环节,从日常细微入手,从生活小节着力。广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文明宁波”系列活动,通过规范人们日常言行,培育人们与人为善、谦恭有礼理念,引导人们节俭养德、节俭裕人。三是家风家训渗透。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用家训、家风、家规来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群众在遵循家风家训家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教于无声家规民约,化人于日常行为遵循,达到人们日常而不知的效果。

  拓展主题活动 深化道德建设

  李军:近年来,余姚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目标,以倡导“务实、守信、崇学、向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和“崇文崇德、开明开放、创新创优”的新时期余姚精神为核心,以“做文明崇德余姚人”为主题,按照“一年一个主题,逐年深化拓展”的原则,不断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市民群众的自身追求,外化为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重理念传播,做到有形有声有色。按照“有形有声有色”的要求,因地制宜开辟传播阵地,因人而异开展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

  建立基层化传播阵地。组织开展“一馆一堂一长廊”建设,在首批25个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村中建立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家园馆,在159个基层社区、行政村、单位建立道德讲堂,在城乡建立148条,总长度6.8万米的道德文化长廊,集中展示当地人文历史、家风族训、著名乡贤、身边好人等内容。结合“道德提示”“四进”活动,在全市3394个小区楼道、70家文明单位餐厅、基层橱窗及19条公交线路、260辆公交车上设置遵德守礼提示牌,在全社会唱响“三个倡导”24个字。

  搭建立体化宣传平台。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体宣传,报、台、网、机四媒联动,开设“做文明崇德余姚人”专题专栏,以“三个倡导”24个字为重点内容,举办“余姚好人”电视视频传播、“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等活动,开展“微言诚信”、“微言孝德”、“微言节俭”等专题评议着力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注重自身日常道德行为。推进“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工作,面向全社会征集公益广告202件,在报纸、电视、电台的主要版面、黄金时段和主打频道刊(播)出,并依托城区主干道两侧、建筑工地围挡、公交场站、公园广场、商场宾馆、大型LED显示屏等,大力刊播“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

  创设群众化宣教载体。成立由16位道德典型等组成的市文明道德宣讲团,发展乡土道德宣讲员500余人,依托道德讲堂等,面向20余万干部群众开展道德宣讲“六进”活动1000余场次。制作发放8万把“文明崇德”宣传伞,编印四册共8万本的《“做文明崇德余姚人”系列丛书》,组织开展“做文明崇德余姚人”视觉艺术展、专场文艺巡演等活动近百余场等,以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二、重典型弘扬,做到可亲可敬可学。注重发挥道德典型、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典型,进一步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引导群众向善、向上。

  全方位挖掘。拓展群众推荐道德典型的途径,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三感三举”网上行、“寻访身边好人”、“感动余姚”新闻人物评选等活动,广泛发动群众从身边寻找、向组织推荐、用媒体展示,共征集“身边好人”线索1000余条。建立完善月评“身边好人”、季评“余姚好人”、年评“感动余姚新闻人物”的三级道德荣誉评选制度,挖掘培植了一大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典型。

  全景式宣传。依托余姚博物馆、余姚新闻网建立“好人印象馆”和“余姚好人印象”专题网页,依托主要商业街设立“好人”宣传一条街,在60个村级家园馆、道德文化长廊建立“好人榜”、“好人长廊”,制作历届“感动余姚”新闻人物先进事迹纪录短片,拍摄“恪守信孝俭,做文明崇德余姚人”公益广告宣传片,进一步推动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

  机制化激励。健全制度激励,制订《余姚市道德模范评选和待遇若干规定》,实施“道德绿卡”申请发放制度,切实维护道德模范的权益;创新激励载体,建立“道德银行”,开展道德积分评定和道德信贷评审工作,为道德表现良好且有信贷需求的农户提供免担保、低利率的信用贷款,全市共有667户农户获得“道德信贷”5627万元;鼓励社会民间力量参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各地设立文明基金、孝德基金等民间道德基金共计140余个,形成了“群众设奖、奖励群众”的良好风尚。

  三、重实践养成,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内化于心,也要外化于行,余姚市注重实践养成,积极搭建教育实践平台,激发群众内在动力,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开展主题式道德实践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个字的总体要求,自2012年起,连续3年开展“做文明崇德余姚人”系列活动,实施“诚实守信”、“崇德向善”、“尚礼感恩”、“信以立业”、“孝以修身”、“俭以养德”等六大活动18项行动,组织开展“诚信兴业”体验、企业“诚敬做产品”、文明餐桌、文明观赏等活动。开展节日有礼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节庆礼仪,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推进制度化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市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健全全市志愿服务支队———乡镇(街道)、部门志愿服务大队———文明单位(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三级组织网络,有序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推进文明单位志愿服务常态化。

  实施分类别文明创建活动。在社区,实施“好居民、好邻里、好地方”“三好”主题创建活动,开展“邻里互访日”、“志愿服务日”和“佳节共享日”“三日”活动;在村镇,实施“争做好村民、争当文明户、争创文明村”“三争”主题创建活动,开展道德评议、文明户评选等活动;在行业,实施“诚信为本、文明为先、服务为要”“三为”主题创建活动,开展“诚信立业企业行”、“优质服务窗口行”、“诚信故事网上行”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践行道德规范,在道德实践中提升创建成果。

  秉持交通“为民” 争创最美行业

  程启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活动中,认真思考探索本单位、本行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方法和目标,秉持以人为本理念,牢记权为民所赋,坚持利为民所谋,以“为民”二字贯穿交通运输工作始终,努力争创最美行业。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既与国家发展大局紧密联系,又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交通运输行业才能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和负责任行业,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市交通委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坚持“为民”宗旨,做到民生为先、民生为本、民生为重,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领域,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生活品质得到改善,为宁波加快实现“两个基本”、建设“四好示范区”当好先行官,不断造福人民群众。

  一是以建设“四大交通”为指向,把交通运输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考量,立足“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定位,落实“大交通、大管理、大服务”要求,加快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统筹发展、协同发展、协调发展,集中力量加快“综合交通、生态交通、智慧交通、满意交通”建设。

  二是以实现“六好交通”为目标,深化打造国际强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级公交都市,努力实现“路好走、走好路;车好乘,乘好车;货好运、运好货”目标,使交通运输发展成果更多更广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是以把握“三个导向”为保障,强化交通运输民生服务能力,立足把握公交都市发展导向,构建公交车、出租汽车、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四位一体”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便利群众交通出行;把握生态文明发展导向,降低交通运输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助力群众绿色生活;把握安全质量发展导向,从源头上减少运输安全隐患、提升建设质量水平,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构筑高校“精神高地”

  胡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价值整合的迫切需要,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理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实践者和弘扬者。宁波大学全面深入推进全校上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师生理想信念、保持良好情操,努力使高校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高地。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育人工作全过程。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养成、网络教育等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努力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学环节。思政理论课教学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思政教师以大学生能够接受的理论深度和语言,在课堂讲授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专业教师则有意识地将职业伦理教育有机融入各专业课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理论体系,也是实践体系。宁波大学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习实践等内容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在实践中得到深化。同时,推进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壮大网上核心价值观舆论阵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宁大学工、@宁大青年等团学微博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道德教育的合力。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纳入师德建设总要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校教师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将其作为新教工入职培训中的必设模块,开展好新教工入职教育,引导教师用自身的知识和品格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帮助学生养成恪守学术规范的习惯。加强教师课堂言论管理,修订《宁波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不散布错误政治观点和有害言论信息。在育人工作中展现优良师德师风,积极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利用导师制、文明寝室等工作平台,构建师生充分交流、自主交流的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文化活动,逐步形成师生“互信、互动、互助”的校园育人文化。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总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校文化建设,切实履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重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把核心价值观与学校教育理念凝炼、大学精神培育、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不断凝练宁波大学育人文化、学术文化、管理文化、创新创业文化,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在校园文化活动上,进一步丰富、发展、挖掘“宁大精神”的内涵,形成“创新、厚重、大气、高雅”的校园文化基调。通过开展“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宁波帮”文化宣传与研究工程、建校纪念周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生动具体,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中国梦想、美丽宁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包含了“学习‘张主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和“最美宁大人”系列评选活动两个子活动。这些校园的道德模范和群体楷模,在平凡中见伟大、在朴实中见崇高,在师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为宁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典型示范和学习榜样,树起了奋发向上的价值标杆,壮大了凝魂聚气的正能量。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