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前,随着各地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城市面临着道路拥堵、尾气污染严重、噪音大、交通事故频发的“汽车综合征”。每年冬春之际不少地区出现的雾霾,更使汽车尾气污染成为众矢之的,并对人们的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形成威胁。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色出行的意义,“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绿色出行,其意义就在于通过倡导绿色出行,在全社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
然而,绿色出行说着容易做着难,以往我们在谈此问题时,往往过于强调公民责任,而忽视了社会相关各方的责任。比如,一些城市控制和减少机动车保有量,总是习惯于一条腿走路,热衷于给市民设限,一味地限制私家车的增长,而忽视了公职人员过度依赖和使用公务车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城市的交通在政策制定、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普遍存在重视机动车出行,忽视行人与非机动车需求的倾向,留给非机动车的道路一再压缩,侵害了步行及骑行群体的出行权益;在新能源汽车的鼓励和奖扶方面,虽然出台了不少措施,但总体来看效果并不佳。
呼吁公众绿色出行,亟须相关管理和服务及时跟进,为绿色出行凝聚社会合力。首先,绿色出行需要绿色公交支撑。如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公共自行车等,不仅节约能源消耗,更减少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公职人员应在绿色出行上做表率,带头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地铁上下班。更重要的是,城市管理者要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交通资源配置,促进道路空间科学分配,扭转以车为主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观念。特别是在一些地方交通压力较大的特殊路段,要加强现场督导,为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提供便利,对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方式出行的公民予以适当的奖励,对占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要坚决消除。土地、财税等政策也应向公共交通、步行、非机动车等出行方式倾斜,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只有这些都到位了,绿色出行才会更加顺畅,更多的市民才会主动选择绿色出行。
论文选编(三) | 2012-03-29 |
论文选编(四) | 2012-03-29 |
用行动建设美丽中国 | 2012-03-29 |
用行动建设美丽中国 | 2012-03-29 |
提升“气”质难在哪? | 2012-03-29 |
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绿色发展 | 2012-03-29 |
推进改革亟须形成社会合作意识 | 2012-03-29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绿色金融”体系 | 2012-03-29 |
从五个维度看绿色发展 | 2012-03-29 |
大力弘扬生态文化 | 2012-0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