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温州制造靠什么逆境重生
胡立彪
//m.auribault.com 2016-03-01 来源:中国质量报
分享到: 更多

  如今在温州,企业倒闭不是新闻,挺着不倒还有的赚,才让人觉得稀奇。

  温州打火机行业协会会长黄发静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08年,温州打火机企业数量从500家锐减到100家左右,现在只剩下大约70家,而估计有50家能够度过2016年。

  不只打火机行业,制鞋、服装、眼镜等曾经为温州制造赢得名声的许多产业,现在几乎都陷入发展困境,企业倒闭的倒闭,转型的转型,还能够撑下去的不过十之一二。

  对于温州制造为何突然衰落,分析人士一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价格上涨、出口客户流失以及资金链断裂等。就劳动力因素看,一方面,国内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劳动力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现在在温州,每月工资低于4000元根本就招不到工人;另一方面,越南、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相比要低得多,月薪100美元就可以招到工人,这让温州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成本上就已经输掉了。

  劳动力成本增加推高产品价格,国外订单就会从中国流向东南亚国家。而那些主要依靠海外市场过活的贴牌加工企业,没了订单自然就无米下锅,只能挨饿了。最好的时候,温州打火机凭借高性价比和低价横扫全球,占据90%的市场份额,但现在温州制造的金属打火机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跌至不足50%.

  没有了市场,许多靠贷款撑起来的企业就撑不下去了。近几年财政政策一直在收紧,民营制造业在银行贷款难,曾经膨胀发展的温州民间融资,2011年前后又遭遇了严重的崩盘。加之不少温州人组团炒房、炒矿、炒钱等搞投机,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中抽离,如“金甲流寇”游弋各地,却常常炒砸被套。这都加重了资金断裂程度,让温州制造雪上加霜。

  不过,除了上述多归于外的因素,温州制造曾经的“小商品、大市场”发展模式,本身也存在问题,而这个起于内的因素,或许才是温州制造失去动力、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

  去年温州著名服装企业庄吉集团倒闭时,当地一位知名经济学者曾感叹:“如果安心地做服装,庄吉不至于落到今天。”这句话点中了温州制造的要害——很少有企业“安心”于制造。事实上,已有学者断言,二十多年来的事实证明,温州人的商业精髓主要集中于贸易而非制造。游资炒这炒那就是典型表现。庄吉作为企业也有“炒”的心态,也正败于此。它多年来不安心于服装业,今天投资地产,明天投资矿业,后天又投资造船,前前后后建立超过90家子公司。多元化从来是企业经营最大的陷阱,庄吉在多个行业的投机都以失败而告终。

  不安心的企业一个个败落,而真正安心的企业却能撑过危机,笑到最后。巨一集团就是前文所说“挺着不倒还有的赚”的少数企业。而它的成功,或许可为温州制造实现逆境重生指明方向。更进一步讲,为温州制造业注入更为沉实的基因,从而引领温州制造实现向更高层次的蜕变,亦未可知。

  巨一集团在温州企业集体疲软的大环境中能够实现逆势增长,用巨一集团总经理潘建中的话说,这是企业多年沉淀的结果。这个“沉淀”,其实是企业能够安心于己业,踏踏实实发展的另一种表达。其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沉淀,是企业极其重视质量。2004年,巨一集团通过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认证,并先后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其中,SA8000国际社会责任协议尤为苛刻,此协议对企业的质量体系、生产能力、开发团队、成本核算以及工人待遇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每年都有人来到巨一工厂检查其执行情况。以上国际认证也让巨一集团以国际标准要求自身,成功融入国际市场。潘建中表示:“欧盟对环境要求很高,通过国际认证之后,我们的产品可以任意进入欧美的任意市场。”

  像巨一这样经过市场寒冬最终能够“沉淀”下来的温州企业虽然不多,但它们作为种子,影响力足够大。事实上,温州政府和企业已经认识到温州制造之所以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也都意识到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正如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所说:“温州的一些产业虽是传统产业,但不等于落后产业,只要转型得好,就是高效产业,永不落幕的产业。”

  温州制造“永不落幕”,靠什么?靠质量、靠创新、靠技术,这是为企业提供长久动力的沉淀。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