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粟 实
//m.auribault.com 2017-12-05 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总书记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不管任务多么艰巨,这个承诺都要兑现。习总书记将深度贫困地区列入脱贫攻坚“硬仗中的硬仗”,强调“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山西省就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现有贫困大多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文明程度较低,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占比和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经济基础薄弱,脱贫任务重。为此,我们务必深刻认识推进山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在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将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盯住最困难的地方、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打赢这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与时俱进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对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只有精准识贫、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

  精准识贫,一方面要做到客观认识扶贫对象。从结构上来讲,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从群体分布上看,贫困主要涉及的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群体;从脱贫目标分析,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两不愁”相对容易,实现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要全面把握和详细了解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文明程度低、生态环境脆弱以及经济发展滞后等。在深度贫困成因中,需要特别关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精准扶贫,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要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从而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为此,我们在制定促进区域发展的各项措施时必须时刻绷紧如何减贫这根弦,从而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良好基础。一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持续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奖补、荒山绿化投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五大项目,在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中,让更多深度贫困乡村群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二要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贫困群众,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工程,推进深度贫困村整村搬迁和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三要坚持“到村到户”,建立起产业、光伏、金融扶贫与深度贫困人口增收的利益直接联结机制,通过建设扶贫产业园区、发展集体经济、实施到户扶贫产业,找准特色、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着力补齐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住房安全等方面的短板,针对特殊困难群体,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作的方式,落实低保兜底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力度,着力构筑健康、社保、教育扶贫等多重防线,破解“支出型贫困”问题;抓好深度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优先安排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四要在产业调整和经济转型过程中,做好原有煤矿职工的转岗就业工作,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

  当然,在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要讲究科学、讲究方法、讲究效率,集中解决好深度贫困地区的深层次的关键性问题。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复杂系统工程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对于山西来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应以吕梁、太行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坚持先难后易、精准发力,使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这就要加大统筹协调工作力度,正确处理好深度脱贫攻坚与全面脱贫攻坚的关系,既突出重点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工作,也要把其他贫困地区的工作抓上去,既要保持现有政策措施的稳定,也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好新政策,保证所有贫困地区都能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强化组织领导。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扛起这个重大政治责任,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深度贫困地区要切实落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要求,五级书记一起抓,县委书记要统揽脱贫攻坚工作,强化省级领导联系指导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加强驻村扶贫力量,培养和选好村“两委”班子,切实发挥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传、帮、带”作用。

  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新增资金、项目、举措、用地指标等向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人群倾斜,通过各种举措形成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强大投入合力。

  深化机制创新。一方面,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深度贫困地区要改善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如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服务业等,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另一方面,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必须采取系统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各方帮扶力度,凝聚各方力量,特别是积极促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

  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老区的革命精神,教育和引导深度贫困地区广大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把扶贫同扶智扶技扶志结合起来。引导形成浓厚的激励氛围,加强思想动员和宣传引导工作,建立生产奖补、以工代赈、劳务奖补等正向激励机制,选树群众身边的勤劳致富典型,让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同时,要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强化创业致富带头人和专项技能培训。

  夯实队伍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在于人,要强化深度贫困地区的工作力量,调整充实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把有理想、能干事的优秀干部派到攻坚第一线,让他们在脱贫攻坚中锻炼成长。同时,也要关心关爱基层帮扶干部,解决好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必须加强督查

  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加强督查问责,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

  在革命老区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党的宗旨意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深入到群众当中去,增强对老区人民群众的感情,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情当成头等大事。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千方百计帮助老区人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执笔人:山西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李隽)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