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供给侧
——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
//m.auribault.com 2016-01-22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基础研究数量质量同步攀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怎样科学判断我国基础研究的现状?

  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达到626亿元,十年来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研究产出数量与质量同步攀升,科技论文总量连续多年居于世界第二位,2005年至2015年9月,我国论文共被引1287万余次,高被引论文(引用次数居世界前1%)15011篇,均居世界第四位……杨卫用一系列数字概括了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状况。

  在他看来,这远远不够。基础研究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实力差距体现在“三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少,引领科学潮流的大师级人物和世界级科学家少,基础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少。

  据杨卫介绍,国际科研机构每年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在全球研究地图中溯源出100个新的爆发点。“前两年,中国仅有1个‘创新源头’,2015年也不过只有三四个而已。”

  杨卫指出,基础研究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从点的突破到全面提升的发展阶段。2015年,中国论文的数量占到了世界总数的18.6%,而中国高水平论文(引用率在前千分之一)比重快速上升到世界同类论文的21%,甚至超过了数量占比。中国除了化学、材料、工程等优势学科之外的领域,也在慢慢开花结果。这些都是基础研究进入提高期的征兆。

  力争到2020年实现“总量并行”,在投入、产出的总量上与科技发达国家相当

  为了缩小差距,基金委提出了与科技发达国家实现“三个并行”的发展目标,奠定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科学基础。杨卫详细解读了“三个并行”的深刻含义。

  “总量并行”,是指在投入、产出的总量上与科技发达国家相当。杨卫指出,基金委对此进行了目标量化,例如在经费投入方面,基础研究经费占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比例争取由目前的5%左右达到10%;国际合作交流经费达到与合作对象大范围等同体量。论文总量方面,与美国差距进一步缩小。论文影响力方面,论文总被引用数达到全球第二;有1—3个领域达到第一;前1%高被引论文作者占全球10%;篇均被引数接近世界均值。

  “贡献并行”,指在学科发展主流方向的形成过程中有中国科学家里程碑式的贡献。杨卫着重强调了“里程碑”的含义。“里程碑式贡献不一定是源头贡献,学术发展是有学术链条的,里程碑就是链条上的一个个关键节点。”他用铁基超导技术加以说明,虽然其发现的源头并非来自中国,但中国研发出温度最高的铁基超导,并对跟进的研究有优势的影响力。《科学》杂志评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国。”这就是里程碑式的贡献。

  基金委对“贡献”也进行了量化规划,比如热点研究方面,每年涌现10项左右里程碑式的学科前沿工作;热点论文排名第二;主导5%以上的学科前沿热点形成。人才团队方面,拥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学科全球前50位科学家占比进入前4名等。

  “源头并行”,是指中国对世界科学发展有重大原创贡献,有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源头创新工作。这也就是“创新第四阶梯”——源头式创新的发展目标。

  科学基金将加大对源头创新的扶持力度,争取面向世界科学前沿每年涌现3—5项具有原创意义的重大成果,形成一批具有学科高地性质的研究中心,产出一批从原创到应用、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成果。

  “这‘三个并行’是对我国基础研究数量和质量水平提升的整体表征,在国家创新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各项‘并行’的实现程度有所不同,是一个积叠、渐进的循序发展过程。”杨卫希望,在2020年实现“总量并行”,于2030年达到“贡献并行”,并不断加快“源头并行”的追赶步伐。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