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共产党宣言》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周春明
//m.auribault.com 2018-05-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分享到: 更多

  2018年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和关注的年份。在200年前的1818年5 月5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出生在今天德国的特里尔古城;而此后30年,1848年2月年仅29岁的马克思和27岁的恩格斯,受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为其制定了一份“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并正式发表。《共产党宣言》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它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 成为“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而且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以《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牢牢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走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要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进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主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仍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始终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精神的历史的基础”。 从而深刻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正是运用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分析了当时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既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又鲜明地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尖锐对抗、矛盾与冲突,“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从根本上抓住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关键所在。

  170年后今天,世界发生了近乎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但是《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唯物主义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而对这些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要以当今中国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与此同时,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怎样科学认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和基本国情,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一方面,我们既看到新时代我国发展生产力和巩固经济基础内容的新变化,过去的30多年中,我国要尽快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摆脱短缺经济的窘境,尽可能满足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需要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巩固和扩大经济基础,这就成为老百姓的期盼,也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得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巩固的内涵出现新变化,要求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适应工业化4.0和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新特点,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从而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巩固和完善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提出的新要求。过去30多年,我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由经济体制改革率先破题,“摸着石头过河”,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新时代对改革开放提出新要求。我国要实现从富到强的历史性飞跃,就必须实现从破除旧体制到建立新体制的革命性嬗变,革除一切不能够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完善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为社会生产力的不断释放、为经济基础的不断巩固奠定可靠的制度保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同时,我们还要明确新时代我国进一步调整社会基本矛盾、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任务。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期完成新的“三步走”战略任务,即从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们生活更加殷实。然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成熟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使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呈现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两个绝大多数”的思想和共产党性质的论断,为新时代更好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理想信念、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指明了方向

  作为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党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特别强调,无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大区别是:“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紧紧团结依靠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革命和建设成功的重要经验和根本保证,也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而这一切是由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一方面,“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没有任何自身特殊的利益,始终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为自身追求的最大利益。另一方面,共产党与一般的工人政党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在革命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在革命的斗争实践中,共产党是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共产党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清楚地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共产党宣言》所确定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性质,成为中国共产党一直遵循和坚守的基本原则。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和新目标,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保持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必须始终牢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切实解决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其次,党必须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近代历史证明,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会是一盘散沙、一事无成;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勃勃生机的大好局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训证明,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只能陷入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围猎”,饱尝弱肉强食的苦涩。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就要求党的建设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真正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再次,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腐败是依附在我们党的肌体上的毒瘤,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也是人民群众最痛恨的现象。作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我们必须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下大力气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真正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必须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通过建立完善的反腐败制度和机制,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真正做到党员领导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始终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三、《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明确了最终的奋斗目标

  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了共产党人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近期目标是建立自己的政权,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其落脚点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因此,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强调: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正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又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是要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社会产品。这就指明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同时,他们提出共产党人的长远目标是: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解放与发展,最终实现以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为代表的绝大多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所毕生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最终结论。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就是研究如何让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过上好日子的学问。这就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和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始终坚持和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而这其中的核心要义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富强中国、法治中国、健康中国、文明中国、美丽中国协同推进,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环境,进而为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和社会基础。诚然,这一切并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体人民群众持之以恒的奋斗、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实现。

四、《共产党宣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的博大情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营造一个有益的国际环境、解决世界性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启示

  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处于快速上升期,无产阶级队伍和力量迅速壮大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断高涨期,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迅猛传播期,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影响力迅速扩大期。为了对迅猛兴起的工人运动和快速传播的共产主义学说进行“神圣的围剿”和残酷的镇压,当时欧洲主要国家的反动政府都联合起来了。为了粉碎当时欧洲主要国家反动政府的联合镇压无产阶级运动的图谋,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正确的无产阶级政党策略,他们强调:共产党人要想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占据主动,凝聚起足够大的阶级力量,就必须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的博大情怀,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所阐发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原理,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一个有益的国际环境,解决世界性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启示。

  今天的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各国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更加突出,国际局势中“西强东弱”、“资强社弱”的态势依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强权政治、霸权主义、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仍甚嚣尘上。西方国家面临的新的发展困境和挑战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形成鲜明的反差。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敌对势力,为了克服自身发展颓势,阻碍中国发展的迅猛势头,对中国进行遏制、围攻、打压、诋毁、甚至绞杀,就成为他们必然的选项。中国要突破西方敌对势力设置的重围,就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策略,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依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加以丰富和发展。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绝不依附别人、更不会掠夺别人,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解决世界性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共产党宣言》宽阔的国际化视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势,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而引领时代发展的步伐提供了思想武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正值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处于迅猛上升时期,机器大生产的发展方兴未艾,社会化大生产第一次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站在社会化大生产和世界历史的高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他们认为,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在资本主义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为了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即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进而马克思恩格斯尖锐地指出:所有这一切,是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今天现实世界的发展并没有否定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结论,而恰恰印证了他们所讲的内容。今天的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性巨变证明,改革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而对外开放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改革开放是中国第二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通过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把握世界发展的脉搏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并展示出其独特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委党校原校委委员、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