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构建适应新常态的科技创新体系
颜廷标
//m.auribault.com 2016-04-29 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构建适应新常态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和抓手。

  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科技创新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政府推进科技创新要在以下方面着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将新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其核心是促进创新机构间的互动和联系,表现为对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贡献能力。正如一个运动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一样,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发展应有与之相匹配的创新能力。国内外经验表明,竞争力强的国家与区域其创新能力也强。不管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如果仅仅富裕,而没有创新能力支撑,其竞争力往往并不强大。比如,海湾国家,人均收入很高,但过度依赖石油资源,竞争力并不强。作为政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职能应有之义。

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不是发表论文、申请到专利就大功告成了,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从这一角度讲,创新是手段、是过程,而促进发展才是目的。国内外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是由技术到产品、产业再到商业模式的链式过程。但目前我们在科技创新中却存在着一些偏差:高校教师注重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而不关心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使科技创新成了评聘职称的工具,产学研脱节;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度不高,使得创新驱动发展链条连接不紧,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不强。将创新驱动链紧密连接起来,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创新要素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对环境敏感性强,需要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如政策环境、体制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生活环境等;二是创新要素带动力强,通过高层次人才、技术等可以带动其他要素的流动与优化配置,形成产品、产业群;三是流动性强,一旦环境不适宜,创新要素很快就会流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策要宽,就是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要想让创新要素发挥最大作用,政府必须营造适宜的创新创业生态。

  把握科技创新的新趋势、新特点、新主题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推动科技创新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

 科技创新呈现新趋势。一是创新范式呈现多元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科研人员和机构,通过构建全球化的价值链来获取全球的竞争优势。这种水平化的技术转移,成为科技全球化的普适模式。根据国外经验,90%的创业项目推出和创新成果转化都要依靠大公司的开放式创新活动来实现。为了保持和扩大生存与发展空间,在新技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方面跨国公司之间纷纷组建不同形式的“R&D”战略联盟,实现优势要素的互补。二是领先公司和“瞪羚企业”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当前国家之间的创新竞争,本质上就是创新领军企业之间的竞争。2013年,全球企业研发前100强占全球总研发投入近50%,构成创新的绝对主力。而且传统产业组织格局正在被颠覆,商业模式、技术路线、发展战略不断创新的“瞪羚企业”逐渐成为原创产业发展的引领者。三是科技创新方向主要集中在制药与生物科技、高技术硬件和设备、汽车及零部件、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子设备、化学药品、航空航天、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等行业。四是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成为新趋势。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机地集成,能够将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利益捆绑在一起,不断地推动产业竞争模式发展。五是创新组织由封闭式研发转变为开放式众创空间,呈现出专业化、个性化、社会化、网络化、集群化、泛在化特征。

 政府支持科技创新呈现新特点。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范围内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方式方法呈现一些新特点、新趋势。一是强化创新链宏观管理,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如英国将商业、企业和制度改革部与创新、大学和技能部重组为商业、创新和技能部,以促进科技产业化。有的国家则设立顶层统筹机构以协调全国创新活动。二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尽管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预算紧缩,但是对创新研究的资助却不断增加。比如,美国2013财年预算非国防研发投资增长5.0%.三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主体互动。包括设立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创新集群、促进公共研究的商业化等。四是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强化对企业创新支持。

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主题。创新要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目前,如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科技创新政策的首要目标。美国2011年出台了《创新战略——确保经济增长与繁荣》,提出加大对人才、基础研究、信息生态系统等创新要素的投资。欧盟“地平线2020”规划首次将欧盟所有的研究和创新投资统一起来,其重点是将科学突破转化为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商业机会,并改善欧洲人的生活。英国《以增长为目标的创新与研究战略》指出,为了在全球创新经济中取胜,英国必须加强其新兴技术的商业化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省必须牢牢把握这一主题,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从实际出发推进科技创新模式不断创新科技创新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体制机制和支持创新模式。科技创新要取得更多有效成果,科技创新模式的创新也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要根据我省实际,针对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模式不断创新。

要推进协同创新,将不同主体紧密联结起来。传统的管理模式将创新资源固化在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单位,而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创新模式,必须将不同主体连接起来协同创新。一是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组织有效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深度与效率。二是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对我省而言,重点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包括加快建设高层次创新平台,推进京津科技成果在冀孵化转化,使环首都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密集区;推进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针对重点产业技术进行联合创新,破解我省创新能力不足的困境;推进创新政策和机制的协同,形成创新创业高地等。三是推动政府各管理部门协同。创新是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一种活动,要求统筹全社会的资源与要素,在宏观上进行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要打破部门分割、独立行事的原有模式,建立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等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共同支持科技创新的高效体制机制。

要推进组合创新,将不同类型创新融合起来。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创新包括五种情况:开发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利用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实行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现在我们提出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包括了技术、产品、产业、组织、文化、商业模式、业态、体制机制等。过去我们过多关注单一创新,往往导致创新的效率不高,其放大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消费呈现新趋势、新特点的背景下,融合创新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国际上成功的企业,无不是将多种创新融合,将创新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公司。我省应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政策措施,为组合创新、融合创新提供有效保障。

要扩展创新领域,将新的重点领域纳入进来。从科技创新领域看,过去我省主要重视制造业和农业技术创新,适应了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发展需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省步入到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变阶段,应当调整科技创新的支持重点与方向。一是应当将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作为重点之一。因为在这一阶段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快速提升,将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科技创新理所应当要解决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技术、商业模式、组织、体制机制等创新问题。二是应当将科技创新由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将民生科技问题作为创新的重点,如食品安全、环境改善、智能生活、交通等方面的科技问题。现代服务业、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农业科技创新不同,创新模式差异也较大,我们要研究和把握其特点,不断推进模式创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