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自由竞争,才会有真正的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法治是保驾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器
马一德
//m.auribault.com 2016-02-22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更多

  2012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重申,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尤其是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而法治正是营造和规范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的利器。

  创新驱动的破与立带来的纷争与博弈,最终都要在法治的框架下得到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经历,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必须要走的路。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实现国家发展目标,达成国人向往的中国梦,必须对增长动力升级换代,依靠创新强化内功,最终在世界经济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个过程中,破与立带来的纷争与博弈,最终都要在法治的框架下得到解决。作为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以法治推动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将创新驱动发展的各方面因素都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是党领导人民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法治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特征。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推动创新的必要前提。因此,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经济领域的创新速度和能力,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体系,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法治化,在法治的框架下,依照法律程序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从而维护良好的商业环境和法治秩序,助推创新发展战略纵向深入实施。归根结底,创新经济迈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法治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和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法治对于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至关重要

  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充分体现。它不仅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200多年前,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并一直保持世界科技强国地位。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的说法,美国花了100年的时间才赶上了英国。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成为美国发展的强大动力。有研究表明,20世纪美国经济增长的4/5来源于技术的进步。回溯历史,美国早在建国之初就颁布了《专利法》,一直奉行将“利益之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的美国专利制度,燃起了科技创新的热情,并在漫长的历史中极大地推动了技术的巨大进步。

  能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标准之举,是谓创新。当前,党和国家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凸显了党和政府对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高度重视,而法治作为激励创新、保护创新成果、改革制约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性也显著提升。法治对于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至关重要。有自由竞争和良好的法治环境,才会有真正的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才会有持续地增长。

  毋庸讳言,科技创新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本质上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离不开人员、资金、技术、管理等各个要素,有赖于投入、研发和应用等,需要社会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的激励和保障。我国目前正处于创新进程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围绕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开,创新立法应把重点放在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上,破除制约创新的机制体制障碍,在法律规章制度框架内遵循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解决产学研用各主体要素的纠纷,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释放巨大的发展潜能,让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拉动内生增长的动力源泉。

  法治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以法治方式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求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体制机制改革涉及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投资融资体制机制、收入分配制度、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等方方面面,法治必须贯穿体制机制改革的始终,为其提供框架和指引,激发创新热情,保护创新成果,从而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鼓励市场各类主体自主创新,引发全民创新的热潮。

  二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要求政府依法加强对科技创新的保护和管理,优化创新环境,着力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制保障和政策体系,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益的科技投入格局。另一方面要求市场主体充分利用鼓励创新的政策支持,发挥以市场需求为主的导向作用,积极培养创新型法治人才,在法治社会更好地发挥其解决纠纷,避免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是要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让法治成为人民的信仰,成为实现和谐社会的指南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在各个领域和环节都坚持权利本位,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创新主体的权利保护是最基础的公正,以法治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全民知法、守法、用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四是要紧跟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规则的制定,加强科技外交和科技国际化布局的顶层设计,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全面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水平,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

  阅读延伸: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的创新,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在全面创新进程中,一定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重要引领作用。推进创新发展,既需要科技创新这个“火车头”,也需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保障和支持。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科学创新的思想灵魂和方法依据。制度创新是持续创新的保障,是激发科技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同时,科技创新需要形成一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全面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陆琴 辑)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