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理论书库-正文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强国之基
——《动力变革》书评
魏礼群
//m.auribault.com 2018-04-19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最近,看到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教授主编的“2018中国改革研究报告”《动力变革》时,很有兴趣一睹为快。

  通览全书,《动力变革》主张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历史性机遇,更要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这就必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并以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并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总的看,我认为这本书有新视角、新思路、新观点、新对策。

  一

  为什么要转向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推动动力变革?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问题导向。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已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和基本追求。

  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这表明,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既同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历史进展一脉相承,又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从指导思想、理念思路、方针政策、体制机制、根本保证到社会主要矛盾、社会环境、外部条件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特征。

  其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发生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符合我国发展的客观趋势。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党的使命所在,也是新时代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目标。应当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生活面临的问题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包括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包括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推动改革发展各方面问题的解决。

  其三,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进入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发生重大变化,在继续保持经济一定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二

  以“三大变革”助推高质量发展,是本书的主线和核心内容。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并以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并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其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变革”。迟福林教授系统论述了三大变革的关系,在他看来,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重点,动力变革是关键。推动“三大变革”,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其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三大变革”的核心目标。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趋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要把过去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转向更多依靠创新、依靠人力资源的发展方式,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其三,关键是加快推动动力变革。动力变革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前提条件。实现质量变革,需要推动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发展方式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与科技进步的发展方式,使创新成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强大动能;实现效率变革,需要依靠体制变革与开放创新,着力发展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全面提升要素供给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变革”,重在以动力变革来推动效率变革,进而促进质量变革,由此形成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发展新局面。

  三

  当前,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有周期性、总量性的,但主要是结构性的。结构性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不断提升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水平,持续释放巨大内需增长潜力。

  第一,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主要反映在实体经济上,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问题也主要反映在实体经济上。为此,抓住未来几年的历史关键期,在继续坚持“三去一降一补”的同时,要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实现振兴实体经济的重大突破。

  第二,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化法治化进程。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既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也有利于形成全社会保护创新的大环境。适应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大趋势,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对外合作水平,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化法治化,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法治保障。

  第三,以打破垄断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推进市场准入制度创新,实现营商环境国际化、法治化,已经成为当前市场化改革攻坚的重大任务。

  第四,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一方面,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特别要加大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突破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各种利益的交会点,牵一发而动全身。财政改革的目的就是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为总体改革承担成本,并巩固改革的成果。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