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梁启超的“魔力”和胡适的“野心”
文/张家康
//m.auribault.com 2016-01-1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更多

  初见梁任公

  1920年3月21日晚,梁启超好友林长民在家招待梁启超和胡适,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胡适日记仅寥寥数字:“宗孟(即林长民,作者注)宅饭”,“初见梁任公(即梁启超,作者注),谈。”虽然,这是他们第一次面对面的交谈,然而,他们却早已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两年前,胡适撰《墨家哲学》时所表露的创作思路,便得到梁启超的嘉许。胡适知道梁启超对中国哲学颇有造诣,早有拜访求教之意。1918年11月20日,胡适在来天津南开大学讲学前,给梁启超去信说:“适近作《墨辩新诂》,尚未脱稿,极思一见先生所集材料;唯彼时适先生有吐血之恙,故未敢通书左右。近闻贵恙已愈,又时于《国民公报》中奉读大著,知先生近来又复理文字旧业。适后日(十一月二十二日)将来天津南开学校演说,拟留津一日,甚思之怀,一以便面承先生关于墨家之教诲;倘蒙赐观所集‘墨学’材料,尤所感谢,适亦知先生近为欧战和议问题操心,或未必有余暇接见生客,故乞振飞先生为之介绍,拟于廿三日(星期六)上午十一时趋访先生,作二十分钟之谈话,不知先生能许之否?适到津后,当再以电话达尊宅,取进止。”

  此时,梁启超正全身心地投入游访欧洲,为在巴黎和会呼吁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的准备工作之中,不久,便动身离津出国,他们当然没有时间相会。然而,对于《中国哲学史大纲》,梁启超在其《清代学术史概论》中,还是予以肯定的赞许:胡适“用清儒方法治学,有正统派遗风”。

  梁启超结束欧洲游访回国后,很快便与胡适相见,可见其心目中,胡适占有着多么重要的位置。自此,他们有了直接学术交流的机会。他读完胡适的《墨辩新诂》手稿,便去信鼓励,希望能早日整理出版。同时,还将自己的《墨经校释》一书,交与胡适校阅,并请其作序。读过胡适的序文后,梁启超既对其治学方法予以辩正,又认真诚恳地采纳他的一些意见,这点令胡适尤为敬佩,称赞道:“这是先生很诚恳的学者态度。”

  在此之前,他还读过梁启超的《清代学术史概论》稿,写出心得和意见交与梁启超。梁启超在正式发表时,其中修改和补充的内容,都是胡适的心得和意见。胡适认为这本书尽管“亦有短处”,但是,在总体上还是一本“聪明的著述”。

  不通人情世故的表示

  他们之间的来往逐渐多了起来,可是,1922年3月5日,梁启超在北大哲学社的一次讲演,却使胡适始终不能释怀。这天,北大三院大礼堂内座无虚席,济济一堂。梁启超要来北大讲演,主题是:《评胡适的〈哲学大纲〉》,如此指名道姓、大庭广众的评点是非,且是在胡适任教的北大进行,看来也只有心直口快、全无世故的梁启超做得出来。胡适当然心中不快,说:“这是他不通人情世故的表示,本可以不去睬他。”

  梁启超的讲演分两天,每天2小时左右。胡适本不愿参加,却经不住好友张竞生的劝说,于第二天前去旁听。这是场饶有兴味的讲演会,梁启超的批评言简意赅、顺理成章,那带有浓郁粤腔的京语抑扬顿挫、余音绕梁,令听者无不聚精会神、沁入心脾,觉得梁启超说得很有道理。

  第二天,胡适当场答辩,短短的45分钟内,他恰如其分地评说梁启超的批评,指出:“中国哲学史正在草创时期,观点不嫌多”。所以,梁的观点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又对梁启超的一些观点,予以不矜不伐、不蔓不枝的批评。于是,听者又完完全全地为胡适的言说所打动。这场演说会,当时在北大传为美谈,听者无不“如醉如狂”。胡适后来在日记上记有此事时,也说:“在大众的心里,竟是一出合串好戏了。”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