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民间资本向来富有效率,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有助于供给侧改革顺利推进。为民间投资扫平障碍,让其面对新产业、新行业“有门可入”,是加速民间资本转型、提振投资信心的关键一招
“除了房地产,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干啥都不赚钱的阶段。”对于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有人认为,最大问题是看不到好的赚钱机会。此类观点近期在网上流传甚广,得到不少人认同。
这反映出当下民间资本的纠结心态。近年来,制造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投资积极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工业企业利润整体下降,今年以来虽有起色,但仍难言转暖。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5%,增速比前3月回落0.9个百分点。在此大背景下,资金流向有利可图的领域,不难理解。最近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中发现,在一些地方,民间投资的方向和结构比较单一,房地产投资占比过大,某地今年前4月的民间投资甚至有八成投向了房地产。
为什么民间资本感觉赚钱机会少了?在经济转型期,出现这样的现象也有其合理性。过去,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是民资比较集中的领域。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许多传统行业正面临较大的去产能、去库存压力。此时,这些行业不但难有新的赚钱机会,原来已经进入的资本也在考虑收缩战线、压缩投资。这本是结构调整的题中之义,并不奇怪。
但是,如果说现在做什么都不赚钱,显然言过其实。我国居民每年的出境旅行支出已达到万亿元级别,大量消费新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满足,人们将大把钞票花在了境外。这些供给上的缺口,对企业而言就是投资机会。今年前4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1.6%,增速远高于工业企业平均水平。可见,在很多新兴产业中,不乏投资良机,完全能成为民间资本施展拳脚的新空间。
民间资本向来富有效率,将这些资金引入符合经济转型大方向的新产业、新行业,不仅能够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对于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也是意义重大。问题在于,如何“引流”民资进入新领域?应当说这样的转换并不容易。从企业角度看,能不能成功转型,与其开拓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等相关,需要一个过程。而更需引起关注的,是市场生态环境。现实中,民间资本面临种种难题和障碍,有了新投资机会却不得其门而入,是限制其活力的重要原因。从政策面的角度看,为民间投资拆除藩篱、扫平障碍,让其面对新兴产业“有门可入”,是加速民间资本转型进程、提振投资信心的关键一招。
不适当的“制度门禁”要拆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放开民营资本准入的政策,也取得了好效果。但从落实情况看,还有很大推进空间。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国企占据绝对优势的行业,“重大轻小”的规模性歧视和“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依然存在,民营企业很难进入。服务业是民间投资的重要方向,可也是行政管制较多的产业之一,如牌照管理、准入管理等,使大量投资行为在得到许可后才能进行,用行政老办法管理新业态的问题较突出。即使在一些已经放开准入的领域,民间投资也面临各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减少这些领域的限制,不仅能为民间投资开拓更广阔的投资空间,增强其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也有助于这些行业提升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
当然,对于养老、幼教等性质较特殊的服务业,设置一些准入条件仍有必要。但政府部门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只凭主观印象进行审批,而应当迈开双腿,走近民企,准确掌握企业情况,对真正想干事、能赚钱的好企业,给予切实的政策扶持。
过高的“市场门槛”要降低。目前,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是企业盈利能力不断降低的重要原因。当投资项目预期收益低于其综合成本时,企业自然无心投资。这其中,特别是主打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业务模式的新兴产业,大多是处于初创期的小企业,资本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差,如果资金、人工、土地等成本过高,这些企业可能还未“发芽”就已夭折。生产要素市场居于所有产业的上游,降低要素市场的门槛,提高供给效率,化解用地难、融资贵、用工贵等难题,民间投资才会更有底气。
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 | 2014-06-24 |
中国的现代舞还是现代的中国舞 | 2014-06-24 |
中国经济有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潜力 | 2014-06-24 |
在推进绿色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 2014-06-24 |
加快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 2014-06-24 |
七大举措破解供给侧改革五个难题 | 2014-06-24 |
经济新常态需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 2014-06-24 |
深入推进军民协同创新 | 2014-06-24 |
着力培育行稳致远的自动力和新动能 | 2014-06-24 |
李克强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 2014-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