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时代呼唤更多有艺术良心的编剧、导演
胡占凡
//m.auribault.com 2016-08-31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更多

  电视剧是拍给人民看的,因此它是个良心活、精细活

  笔者日前拿到还透着油墨味的国内第一本全面系统梳理全球电视剧产业的专门报告———《剧领天下》,报告中不仅对中外电视剧的生产、创作、编排、播出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还把电视媒体电视剧市场和网络媒体电视剧市场等量齐观地予以考虑和分析。从其中呈现的数据和一些结论,引发笔者思考:中国电视剧产业如何繁荣的问题。

  2015年,中国电视剧总产量(包括网络自制剧)达到773部、21546集。人均收看电视剧的总时长为269小时,占人均总收视时长的30%,因此,被称为电视台的“定海神针”。同时这也说明,中国的老百姓对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最偏爱、最欢迎;电视剧对受众最有收视黏性,也最普及。老百姓茶余饭后喜欢谈论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这种习惯几十年没有太多改变。中国老百姓之所以这么喜爱电视剧,从中国文化的传承方式、中国人的文化欣赏习惯,都能找到根源。研究好这个问题与如何做好电视剧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懂得了人们的欣赏心理和习惯,也就懂得了应该怎么做电视剧,应该做哪些电视剧。

  对于电视台来说,电视剧更是重磅武器,无论是树立品牌、提升收视,还是拉动广告创收,电视剧都是主力军。2015年电视剧行业的版权收益约为222亿元,广告收入约429亿元。这个数字相当可观。事实上,电视剧带来的广告收入往往占到一家电视台广告收入的一半以上。由此也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一些非电视剧播出平台的专业频道和网站,比如一些财经频道、青少频道、文艺频道、教育频道、新闻网站热闹的背后,问题也在所难免。比如,一年700多部电视剧,其中的精品剧有多少呢?即便撇开精品不精品这个话题,一年能够在电视台播出的又有多少呢?电视剧是拍给人民看的,本来是个良心活、精细活,但现在很多创作者都不甘于坐冷板凳,耐不住寂寞,十年磨一剑的那股韧劲没了。演员薪酬畸高加上恶性竞争,导致购剧成本屡刷新高。热钱的涌入,让这一行业出现了浮躁、短视、盲目、逐利的倾向,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直面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对于电视剧创作,我们同样要思考观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作品。要呼唤更多的有艺术良心的编剧、导演来写好、拍好电视剧,要对得起这门艺术,对得起电视观众。电视剧的手法也很重要,要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避免使用老套、落后、陈旧的手法,多使用现代的、时尚的手法,用好高新科技。我们欣喜地看到,有一些电视剧基本上达到了这样的水准,也得到了观众的追捧,获得了口碑。(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