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编外谈-正文
编外谈:如何破除认证“钱规则”?
//m.auribault.com2014-06-17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认证变“认钱”的“潜规则”盛行,透支着消费者对市场机制的信任与信心。如何摘掉自我企业自我美化的假面,破除认证“钱规则”?

  认证是由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证明一个组织的产品、服务、管理符合相关标准,然而,记者经过调查暗访,发现在企业质量管理认证、玩具业产品认证、农产品有机认证三大领域,认证变“认钱”的“潜规则”盛行,弄虚作假走过场司空见惯,一些认证已沦为部分企业自我美化的“假面具”。(6月16日《新京报》)

图片来源:宁夏日报

  析因:“钱规则”如何滋生?

  分析一:一个巴掌拍不响

  要保障认证结果的科学、公正,必须满足两个前提:一是认证机构有足够的技术力量与严谨的工作作风,保证有能力作出客观评价,并不会因为市场竞争而降低认证标准;二是认证机构不受产销双方利益左右而伤害认证结论的公正性。尴尬的是,这两点都不易做到。由于认证市场潜力巨大,都想从认证市场中分一杯羹,名目繁多的认证机构层出不穷,无序竞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失灵。而不受产销双方利益左右更是难上加难,逐利是企业的天性,处于卖方市场的认证机构如何能独善其身?退一步说,即使机构能坚守,也难保参与认证的员工不与对方勾结,拿原则做交易。(全文阅读:“认证”变“认钱”,买方也要惩戒

  分析二:监管去哪儿了

  2003年9月,我国颁布了《认证认可条例》。依据这份条例,国家对认证工作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在国家层面,一方面,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应通过组织同行评议、向被认证企业征求意见、对认证活动和认证结果进行抽查等方式,对认证机构进行直接监督;另一方面,还应当重点对指定的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进行监督,对其认证、检查、检测活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在地方层面,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质监部门和地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授权范围内同样负有监督管理之责。与此同时,具有独立身份的认可机构也应对认证机构和人员实施有效的跟踪监督,定期进行复评审,以验证其是否持续符合条件。按理说,在这样严密的监管之下,认证行为绝不应“只认钱不认标准”。那么,这些负有监管重任的相关部门与机构,是不是应该晒一晒“监管成绩单”呢?(全文阅读:认证变成“认钱”,监管去哪儿了?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