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农民维护茶园喷灌设施
胡全波(中)指导农民种茶
7月4日清晨,太阳斜照在东山头上,新洲区旧街石咀村仿佛从睡梦中醒来,偶尔传来的一阵鸡鸣狗吠,让静卧在大别山南麓余脉之间的小山村显得更加清幽。
沿着山间小路走到村后,一座座种满茶树的茶山跃入眼帘。不远处,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正在跟年长农民交谈,指导农民如何把自家猪舍改成茶园。这个起得很早的中年汉子,就是武汉大雾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全波。
2010年,在武汉一家装饰公司担任高管的胡全波回乡创业,创办大雾山茶业有限公司,经过7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集名优茶生产、保鲜、销售、森林旅游、休闲垂钓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旗下通禅茶、刀楼寨品牌享誉市场。目前,大雾山茶业已拥有标准化无公害茶园1200亩,年产名优茶30吨,年产值3500多万元,带动了500余农民就业。
实施市民下乡计划·能人回乡工程
好学不辍,农民工跻身“执业建造师”
在胡全波众多的头衔当中,不仅有“劳模”,也有“高级农业技师”、“一级茶评师”、“优秀农民大学生”。从茶树品种、种植技术到茶文化,一聊起茶叶,胡全波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很难看出他是“半路出家”。
今年45岁的胡全波,1989年就离开家乡石咀村出外闯荡,成为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中的一员。但是打工虽然辛苦,胡全波从来没有放弃学习。早在1990年,热爱农业的胡全波曾抓住机会,去华中农业大学接受了三个月的农业培训,在这里激发了他振兴家乡茶叶的理想,为日后返乡创业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但做农业并不简单,最缺的是资金。1995年,胡全波把农业梦想搁在心底,进入武汉一家装饰公司,他从学徒做起,一直做到了企业的高层主管。胡全波回忆,在装饰公司工作的十几年间,学历不高的他一直努力自学。“不管我从事什么行业,我都要琢磨怎么做到行业顶尖”。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通过考试,“啃下”了难度颇高的建造师执业资格证。
“不羡黄金?,不羡白玉杯”。虽然建筑装饰行业持续多年繁荣,胡全波先后拥有了美好的家庭和月薪上万的工作,但他没有停下梦想的脚步,热爱农业的他一直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农业知识,了解相关资讯。2010年,返乡探亲的胡全波已经有了相对充足的积累,当他看到仍旧破旧的村庄,还有村外上千亩的荒山,毅然决定拿出多年的积蓄,返乡创业。
“茶者,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胡全波引用茶圣陆羽的话解释说,当地多荒山,就是因为烂石多,这对于其他作物的种植是一件坏事,但对于种茶却是一件好事。2010年初,他先后在旧街石咀、姚河、狮子岩、楼寨、冯岗等村流转租赁荒山1200余亩,规划建设高标准的绿色茶园。
突破瓶颈,超前规划有机茶园
“做农业其实很熬人,起步阶段需要大量投入,往往要过上好些年才能产生效益”。创业7年,胡全波面临的困难很多,相对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被动应付,他更喜欢地是主动出击。
创业伊始,1200多亩荒山要打造成高标准的茶园,需要抽槽垦地、挖塘清淤,栽种绿化苗木以改造林相;栽植优良无性系良种茶,需要对茶树品种进行严格把关、引种;按绿色标准生产茶叶,需要安装太阳能灭虫器、粘虫板,将茶叶生产标准化。2010年,这些事务都要完成,而处在幼龄期的茶园是暂时无法获得收益的,急需大量的启动资金。
尽管此前事业成功的胡全波有不少积蓄,但将所有积蓄投入进来,也还差近两百万元。为了确保茶园做到高起点,建设标准不能降低,但资金不足,怎么办?胡全波咬咬牙,将本打算养老用的几处房产卖出,终于筹齐了启动资金,如愿按照有机茶产地的环境规程要求完成了施工建园。
茶园建起来了,在“烂石”一样的土壤上种植的茶叶品质优良,但是由于这种土壤难以涵养水分,公司还需要花很大精力抗旱保苗,而且产量无法保证。2012年,胡全波决定在茶园修建泵房,铺设自动喷灌系统,一举解决产量问题。当时,搞喷管系统需要近百万元,茶园还没有进入生产期,各项投入耗资巨大,公司遭遇资金瓶颈。“喷灌系统一定要搞!”胡全波咬紧牙关,四处奔波,最后得到了武汉农商银行的帮助,为其量身打造了“土地流转抵押贷款”,成功贷到了紧缺的建设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