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从技术白丁到创新能手——一位农民工的打工成长记
//m.auribault.com 2017-05-11 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 更多

  新华社广州5月11日电题:从技术白丁到创新能手——一位农民工的打工成长记

  新华社记者 黄浩苑

  四川省自贡市琵琶镇土地村的张夕武,初中毕业就来到广东打工。十年后,他变成了有一技之长,善于创新的技术工人,其中的秘诀就是“学习”。

  学习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只有初中文化的张夕武,更是倍感吃力。但是工作给他上了无情的一课,让他咬牙坚持学技术。“都说‘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我以为广东‘遍地黄金’随手可捡。来了才知道,即使是遍地黄金,也是深埋地下。能不能挖到黄金,需要文化,需要技术。”他说。

  张夕武进厂的时候是5月,广东的5月已经热得让外地人难以适应。“我在一个烤炉面前做操作工,烤炉烘得我每天就像落汤鸡一样,下班时腰都直不起来。但是,厂里的技术人员都很光鲜,拿钱多,还不用加班,我心里做梦都希望变成他们。”

  张夕武下定决心:挣钱不能靠加班,“卖体力”不如“卖技术”,要利用一切机会“武装”自己。

  学习虽然很累,工作也要加班加点,但张夕武抢占工余时间见缝插针。所有的内部培训他都主动报名,安全培训、岗位培训都不放过。“那些技术知识不是那么容易明白,我常常要学习到深夜两点。人家都笑我傻,干活那么累还费这个劲。”

  培训支出对张夕武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做普工时,张夕武月工资只有3000多元,扣除吃穿费用,所剩不多,中山广播电视大学大专课程一学期学费就要6000多元。可他仍咬紧牙关不断投入,学习增值。2015年3月,张夕武拿到了中山电大的大专学历证书。

  张夕武将所学用于生产,终于成为技术能手,而且勤于思考,实现了很多技术创新。公司每季度的创新发表会上,常能见到张夕武的成果。

  这些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比如说产品中一个PDB板,原来是两个板拼接在一起的,后来我们进行了线路对比,成功将两者直接合并成了一个线路板。公司生产效益大幅提升,我们也得到了公司的表彰奖励。”张夕武说。

  技术傍身,使张夕武实现了从低端劳动力向技术工人的华丽转型,从客居他乡成了新广东人。“我的打工路上充满了努力而累积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我也常常和工友、老乡说,学习的门是向每一个人敞开的,这个机会有什么理由不去抓住呢?”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