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募捐避免监管盲区
            
            
             时锋
            
            //m.auribault.com
            2016-03-14
            来源: 经济日报
            | 分享到: | 更多 | 

徐骏 作 (新华社发)
点 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审议、讨论的慈善法草案,与草案二审稿修改稿相比,放宽了对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公开募捐的限制,充分体现了民意和民主的力量。网络平台让募捐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不仅方便公众捐赠,也降低了公益组织的筹资成本。但是由于网络信息不易分辨真伪,一些网络募捐活动缺乏必要的监督,使得骗捐诈捐、携善款出走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伤害了公众的善心,也伤害了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期待慈善法草案通过审议吸纳更多民意民智,有针对性地解决慈善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针对网络募捐新情况、新变化的可实施性,让慈善事业借助互联网更加透明、高效。
             编辑:张苇柠
            
           | 从“垃圾鱼”看监管漏洞这个老问题2013-09-06 | 
| 张海英:“募捐者如约还款”的温暖启示2015-05-14 | 
| 郭文婧:积极化解网络募捐风险2015-07-17 | 
| 汪昌莲:“众筹救狗”倒逼网络募捐规范化2015-07-23 | 
| 汪昌莲:“狗咬骗捐80万”倒逼网络募捐规...2015-10-22 | 
| 公众爱心,亟须法治“护航”2015-10-23 | 
| 江德斌:个人募捐关“后门”需确保前门畅通2015-11-02 | 
| 网络募捐亟待补上监管漏洞2016-02-01 | 
| “拒退善款”折射募捐乱象2016-02-25 | 
| 《慈善法》放开公募限制,释放自由活力2016-03-11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