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解决家长与孩子作业的关系问题,看似是家长“自己孩子”的事,但关键还在于学校和老师。由于学校的教育专业性,学校还应更好地引导和配合家庭教育的开展。
一提起陪孩子写作业,不少家长就气得头痛胸闷,俨然都有辛酸的“血泪史”,更有甚者在网上发文称“吼到心梗要做手术”。家长的“陪读”真的如此重要吗?家长不陪写作业,孩子就会落后吗?专家表示,为了作业吼孩子得不偿失,家长的任务不是给老师当“助教”,而是专注生活教育和情感教育。
现实中,陪孩子做作业已经成了家长一件头痛的固定工作。专家说得不错,很多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成了“老师的助教”,没有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但给家长松绑,让孩子回归正常教育节奏,并不能单纯依靠家长个体认识和教育理念的改变,学校还应有更切实有效的办法。让家长正确面对孩子的作业问题,把精力专注于生活教育和情感教育,还需要学校和老师来“带节奏”。
家长成为“老师的助教”是一个事实,但网上的各种段子所反映的“现实”也是一个现实。这些被集聚效应放大的事实,表明目前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厘清解决。首先应明确的是,家长陪孩子做作业并非“原罪”。对于有余力的家庭来说,如果家长能够有条件适当陪孩子做作业,自然更好。而陪做作业的直接目的,是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几岁到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很难有自我约束能力,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如果陪做作业有良好的方式方法,其实也是亲子教育和情感教育的良好契机,让陪做作业成为家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家长陪孩子做作业的原生需要。
当前,家长陪孩子做作业的问题在于,家长过多介入到学校教育的领地之中,孩子的作业成为家长的极大负担,对教育的分工产生了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教师过于强调家长的配合,甚至将家长的作用无限放大。据了解,有些教师在家长会上称“你自己的孩子,你都不重视,还指望我们重视吗”,这反映了部分教师没有明确家校各自的职责所在。二是部分家长大包大揽,过于关注孩子完成作业的细节,缺少整体上给孩子进行习惯养成的计划和执行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分工的模糊化,让许多家长在孩子作业上费心费神费力,反而没有在该做的事上做好。
解决家长与孩子作业的关系问题,看似是家长“自己孩子”的事,但关键还在于学校和老师。部分老师所持的“家长不重视自己更不会重视”的心态和语言,其实是与教师职责相背离的。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并不是让家长代替学校教育,哪怕是一部分责任。恰恰相反,由于学校的教育专业性,学校还应更好地引导和配合家庭教育的开展。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迥异,家长的能力素质和辅导作业水平也全然不同,老师应当设定学生作业不必依靠家长辅导,并以此作出相应计划,否则就会对部分完全没有能力对孩子作业进行辅导的家庭造成人为的教育不公。
学校和老师在家长如何对待孩子作业问题上负有“带节奏”的责任。对此,许多老师是做得非常不错的,笔者的孩子在读小学,老师在家长会上明确反对家长将过多精力放在孩子作业辅导上,而是教家长如何监督引导孩子自己完成作业,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家长的签字不是对作业的对错负责,而是对孩子完成情况的了解。当学校和老师能够正确对待家长的责任,并带动家长正确地进行孩子作业监督时,教育才算进入正常的节奏。
姜朝晖:不必把“解题神器”看成洪水猛兽2014-04-29 |
文汇报:把玩的时间还给孩子2014-06-04 |
段 鹏:给孩子减负到底难在何处2015-11-18 |
为寒假“素质作业”叫好2016-01-28 |
我们县的“禁补”拉锯战2016-02-15 |
对教室装空调需求不可视而不见2016-07-06 |
恨铁不成钢就能打脸吗?2017-09-11 |
孩子作业应该要家长签字吗2017-09-19 |
作业“电子化” 应懂得趋利避害2017-09-28 |
控作业总量能否减学生课业负担?2017-10-2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