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中国化”:人文社会科学的转型之路
分享到: | 更多 |
王学典在《中华读书报》撰文指出: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如同中国社会一样,所发生的一个最为重大的变化,就是“西方化”进程渐趋终止,整个中国社会的语境正在被重构,整个中国本身正在朝着更加本土化的方向迅跑。受这一变迁影响最大的领域无疑是“西方化”最深刻、最彻底的那些领域,就人文社会科学而言,这一趋势对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左右可能最大。 与整个中国正朝着更加本土化的方向发展这个大趋势、大走向相适应,当前人文社会科学事实上也面临着一个向本土化转型的巨大挑战。这个转型难度不亚于中国社会的转型。因为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是上个世纪初以西方特别以欧美为蓝本建立起来的,这个结构体系的所有层面和板块主要是西方的,包括理论工具、方法路径、设计旨趣等均是西方的,基本上是一种全盘性的横向移植。也就是说,当前占主流地位的这一学科体系仍有自己的巨大发展空间,关键是调整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中国经验。 从较长时段来看,这些学科的生命力和出路,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对中国经验和中国转型问题的探讨上,从而指导并诠释这个转型,并向全世界提供对这种转型的说明和概括。中国30多年来转型走的是一条迥异于西方的独特的工业化道路,它给人类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提供了哪些西方没有的东西?这条道路颠覆了哪些基于西方经验的社会科学结论?准确地回答和诠释这些问题,正是当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各门类的广阔用武之地。这也就意味着,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在更强烈地面临一个本土化的转型,这个本土化转型的本质就是把中国经验升华为一般的理论原则,从而丰富、补充乃至部分修订被我们视为普适规则的若干经济学预设、政治学预设、法学预设。(安琪 摘编)
编辑:周文
加强论坛建设,打造中阿关系“升级版” | 2014-06-04 |
王小龙:习主席访问将推动中蒙关系再上新台阶 | 2014-06-04 |
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 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 | 2014-06-04 |
中国周边战略新构建 | 2014-06-04 |
总理访拉美是“务实之行” “人文外交”促... | 2014-06-04 |
文化创生需要培育中性智慧 | 2014-06-04 |
胡适与中国公学 | 2014-06-04 |
关学的共同体智慧 | 2014-06-04 |
永远的朋友 真诚的伙伴 | 2014-06-04 |
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 | 2014-0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