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我们过于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分成不同的“块”进行研究,忽视整体性研究、系统性考察。这种传统的研究分类法可以产生很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也可以产生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却不见得能够产生出类拔萃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进行创新,培养擅长整体性研究、一体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国际思想舆论舞台上掌握发言权,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赢得主动权。这是改革创新,也是学科建设的突破所在
所谓放眼全球,就是要跳出单一的欧美视界,把拉美甚至非洲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及经验都纳入研究视野,扭转“国外马克思主义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只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才能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两个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上海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上海理论界历来有开思想风气之先的传统,从上世纪20年代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今,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上海都是时代话题的积极参与者、理论观点的重要发声地。当代上海理论界应该做出与自身思想地位相称、国家对上海要求相称的理论贡献。
新的时代背景下,上海理论界要有自己的思考、思路和行动。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态度,克服教条主义的影响,站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维度,回应时代对理论的迫切要求。特别是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特别重要的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建设。
新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应该包括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第一,围绕经典或者传统马克思主义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其重点是强化系统性、整体性研究。经典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围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论述所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这种研究过去分为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种分法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也容易产生碎片化倾向,妨碍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认识。
当前,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最成功的国度,没能产生世界级公认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大家。相反,理论界还有一个怪圈,那就是有的人把一些西方学者奉若神明,视其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杰出代表。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需要反省,那就是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分成不同的“块”进行研究,忽视整体性研究、系统性考察。一句话,缺少一种一以贯之的研究思路和视角。这种传统的研究分类法可以产生很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也可以产生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却不见得能够产生出类拔萃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因此,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进行创新,培养擅长整体性研究、一体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国际思想舆论舞台上掌握发言权,并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发展中赢得主动权。这样的境况,才能与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相匹配。就此而言,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是改革创新,也是学科建设的突破所在。
第二,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其重点是开展精细化、针对性研究。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我们理论工作者的肩上重任。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版,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升级版。
事实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是我们做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实践底气,是理论自信的来源,更应成为文化自信的一种根源。在研究方法上,我们要注重精细化研究,突出有的放矢的特点。比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举措和经济新常态、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等,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及时给予理论阐释和支撑。
第三,围绕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加强学科建设,其重点是深化前瞻性、战略性研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是指导人类发展进步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对人类社会具有普遍价值与意义。当前,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者都在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道路,都在努力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探索一条非西方、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这些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创新和发展,应该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要放眼全球,以战略性眼光、前瞻性思维,积极推动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谓放眼全球,就是要跳出单一的欧美视界,把拉美甚至非洲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及经验,都纳入研究视野,扭转“国外马克思主义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这是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应有的宏观视野。只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才能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总之,认真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智慧、做出中国贡献,是我们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2015-01-26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起航”到领航 | 2015-01-26 |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上新台阶 | 2015-01-26 |
学者研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中国农村发展 | 2015-01-26 |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期刊科学发展 | 2015-01-26 |
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 2015-01-26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三要点 | 2015-01-26 |
马克思主义研究要关注时代命题 | 2015-01-26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要有新思路 | 2015-01-26 |
以人民为中心 向实践求真知 | 2015-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