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专家名片:梅荣政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工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教材编写组主要成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过十年建设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教材、教师、教法、教研、教点等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面向未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实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有效发展、协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发挥思想罗盘作用。为此,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更上一层楼”,下功夫、花力气,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迄今为止,唯有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其他任何理论体系、任何世界观和历史观都不可能有的价值功能和科学功能的完美结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即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学术研究、理论教学、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
从现实情况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邓小平同志的预言——“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正在日益突显出来。另一方面,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所讲的那样,“现在有些人也在讲马克思主义,但他们讲的马克思主义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心里并不信。我们要打心眼里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真理。在真信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坚信,也就是说在风平浪静情况下,真信容易,但在大风大浪情况下,真信就不容易。所以,要坚信马克思主义,做到坚定不移。”
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反对几种错误观点:一是割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统一。这种观点认为,社会科学只有同意识形态相分离,才能保障其科学性和客观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要保持它的科学性,就要淡化其意识形态性。二是鼓吹真理多元论,宣扬真理是多元的,彼此“平权”,不存在谁指导谁的问题;称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学派,谈不上对其他学派的指导。三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这三种错误观点,第一种旨在制造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对立,要害在于妄图把马克思主义排除在科学之外,又以客观主义的虚伪口号从科学中阉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第二种旨在制造认识领域里的混乱。真理绝不是多元的,所谓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会有深浅、宽窄的差别,但不可能有正确或错误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同时都是真理,所谓真理多元是荒诞无稽的。第三种不过是老调重弹,其所谓的根据就是“时代变了”。然而这种根据恰恰不能作为根据。因为,时代的根本性质,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并没有变,改变的只是具体的时代条件、政治形势等。
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特色
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05]64号)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它既应该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更应该进行整体性研究,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十年实践中,虽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行整体研究的问题也进行过一些讨论,但从实际效果看,这个问题并未得到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一是对这个新建立的学科特色缺乏敏感性,未能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与原来按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设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和区别;二是受原有学科知识、学科背景的限制,不愿进行必要的学科知识的转换,安于“就汤下面”;三是关于学科整体研究特色的讨论,意见过于宽泛,把不同层次的问题编织在一起,使人难以捉摸和把握。
学科特色是学科本质的外部表现。如果不具备学科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就没有设置的必要,建立起来后,也只是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甚至相近学科的重复劳动。果真如此,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行整体性研究,一要提高认识,由不重视到重视,思想先行就好办;二要解放思想,破解因循守旧的禁锢;三要加强团结,通力合作,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部各二级学科的特定地位及其内部联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相近学科的外部联系,着力探索、发现凸显整体性特色的要素和机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概括,逐步形成带规律性的理论结论。较长时期以来,有学者倡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开放性,鼓励多学科专家加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这对于避免自我封闭、凝聚更多学术力量,特别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研究和分学科的专门领域研究相结合、实现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统一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要掌握好“度”,不要因此忽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的专门领域、专业特色,否则就没有所谓相对独立的学科,因为学科本来就是“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经过十年发展,学科体系逐步完整,学科点的区域分布也日渐合理。根据学科建设现状,要按照“稳定规模、提升质量、优化队伍、调整结构、完善体系、强化管理”的总体思路,走内涵式的学科发展道路。
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质量是学科的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所在。要把人才培养质量第一的意识贯穿到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教师队伍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经常性的基本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始终抓住不放。
教师队伍建设中,应着力抓好学科领军人物的培养。要在下述两方面提出要求,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忠诚;二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运用的扎实功底。要求他们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熟悉、掌握和运用方面,真正下点苦功夫。
要编撰和使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一教材。教材是传授知识的基本遵循,阅读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十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但仍然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一是教材本身确实还存在待修改、待完善的地方;二是马工程的教材经过很多专家之手,十分精炼,要真正把握它的内涵和要义并不容易;三是有的教师讲课时习惯于自由发挥,现在要求统一使用规范性的工程教材,一时还难适应。为此,要花力气对中央和教育部马工程已编撰出版的教材使用好。对于还未编撰的教材,宜由中央和教育部马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调配力量,集中时间,争取取得好的成果。
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首先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适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研究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当好智库,为党和国家提供咨询;其次,要深入研究本学科建设的规律,为学科多方面建设提供规律性指引;最后,要深入研究本学科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材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诸方面的基本问题,为学科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在如何研究的问题上,要坚持理论与实际、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研究相结合;要正确处理思想理论发展中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要建设好各种学科依托、学术平台、研究基地(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建设好各种科学依托,如学术平台、研究基地等。要根据我们的国情国力,加大投入,选准对象,在全国高校、党校、军校中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单位建成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一批高端的研究基地、研究中心、高水平智库等,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服务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作用。
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出去”,扩大国际学术交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代表性人物也更加关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加大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研究力量的关注,加强同世界一流马克思主义学术机构和国际知名学术团体的联系,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不断发出中国声音,注重选派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人才对外交流。通过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加强与国外学术机构、学术团体、知名专家的学术交流和对话,及时掌握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问题,吸收借鉴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优秀成果,向国际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成果走向世界,不断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话语权。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整体推进高校马克思主... | 2009-06-26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整体推进高校马克思主... | 2009-06-26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整体推进高校马克思主... | 2009-06-26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整体推进高校马克思主... | 2009-06-26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整体推进高校马克思主... | 2009-06-26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整体推进高校马克思主... | 2009-06-26 |
注重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 2009-06-26 |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 | 2009-06-26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起航”到领航 | 2009-06-26 |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上新台阶 | 2009-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