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慈善立法释放向善力量
本报评论员
//m.auribault.com 2016-09-01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 更多

  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慈善事业第一部基础性和综合性法律。学习宣传贯彻好慈善法,对于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我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动人善愿,其量无涯。”近年来,我省慈善事业蓬勃发展,以慈善组织为代表的各类慈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社会慈善意识明显增强,涌现出800余家慈善组织,各级慈善志愿者服务组织已发展到3390个,注册志愿者达到26万。在慈善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痛心地看到,由于个别伪善事件的影响,慈善组织公信力不断遭受质疑,网络募捐和个人募捐失范,也让公众爱心受到伤害。这些阴影对我省慈善事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需要正视并全力解决。因此,慈善立法对我省而言,不仅能汇聚起社会进步的文明力量,更会对慈善事业发展立起规范、加大推动。

  以法为纲,让社会组织参与慈善活动有法可依。由于过去登记困难,不好找“婆家”,大量民间社会组织处于“非法行善”的尴尬境地。被誉为“开门立法”典范的慈善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慈善组织的概念、范围、权利义务,解决了社会组织从事慈善活动一系列问题无法可依的状况,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地位,意味着社会组织在参与慈善公益建设方面,在社会建设和治理中的价值弘扬有了法律上的支撑,其主体地位得到了承认。

  以法为据,为慈善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慈善组织迈过注册门槛后,面临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生存下去。相较于过去主要依靠政府购买服务或是定向捐赠,社会组织主动造血和募捐的权利十分有限,慈善法对慈善募捐作出专门规定,明确放开公募权,打破了公募基金会和少数社会组织对公募权的垄断,营造出了公平的募捐环境。同时,慈善法对公益信托的变革打破了困扰多年的审批问题,意味着更多的公众可以通过资金捐赠的方式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事务建设中来,释放财富向善的力量。

  以法为基,将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慈善组织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内部制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构成的监管体系。慈善法放宽社会组织资格准入,赋予社会组织税收优惠、公募资格和财产管理,展现了鼓励社会组织发展的态度,同时也明确了民政部门对慈善工作的主管责任,加强了社会监督,推动了行业自律,从而为社会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创造更好条件,引导慈善事业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作为一部前景可期的善法,慈善法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释放社会向善的力量,即通过严格规范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加强信息公开,将慈善置于阳光之下,将爱心装进“透明口袋”中,让每个单位、每个组织、每一个人都能传递爱心、参与慈善。

  以法律的名义、以法治的力量,慈善法必将为我省慈善事业发展扬帆掌舵、保驾护航。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