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推动实现长期的供需动态平衡
白国强
//m.auribault.com 2017-12-11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首要任务,并从基本要求、实现条件、主攻方向和聚力重点等方面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以期更加扎实地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过去的数量型、速度型发展方式向质量型、效益型发展方式转变,引领国家经济由高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基本要求:推动实现长期的供需动态平衡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就明确了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位一体”的协调关系,动态地促进经济各因素各环节的协调平衡,实现发展动力变革和发展质量、效益提升的基本要求。从当前看,必须坚持“三去一降一补”,抓紧处置“僵尸企业”,大力降低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积极降低企业杠杆率,避免部分行业总产能不降反升、放贷规模不降反升的困局;加大减税、降费和降低要素成本的力度,努力缓解市场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过快对企业形成的双重挤压;重点弥补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方面的短板,缓解短期性的突出失衡难题。从长远看,需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因素,改善土地、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要素供给,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实现工农业产品在品种、规格、质量、安全性方面的全面提升,推动教育、医疗等服务的普惠化优质化,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实现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相互适应和匹配,进而不断推动供需动态平衡。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奠定更加殷实的基础。

实现条件:建设完善设施网络和优化人力资源供给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和人力资源供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基础条件。十九大报告对这两个方面都作出了具体的安排,一方面强调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这就特别突出了基础设施的网络性特征,而不仅仅是单个基础设施本身,目的就是要提高基础设施连接性、通达性,促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这样就可有效地串联起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协作关系,扩大市场区和资源地规模,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效益的整体提升。这既是创造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条件,也是改善供给质量、促进效益提升的具体体现;基础设施网络将为制造业强国建设提供巨大的直接支撑,并扩大社会资源配置的空间和规模,促进产业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提升。因此,要高度重视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管理和运用,更好地实现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要生产效能。另一方面,着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积极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就从优化人力资源供给、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方面着手,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了充分的人力资源储备安排。

主攻方向:提升实体经济的供给质量

  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坚持“虚实共生,以实为本”。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若实体经济发展不足,虚拟经济也就缺乏必要的发展基础,证券、金融等就无法充分地发展起来;反之,虚拟经济发展不好,也会伤害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需要保持合理的匹配关系,才能实现二者的共生共荣。当前,尤其要避免虚拟经济过分发展和“脱实就虚”的倾向,继续抑制金融地产、政府信用的过度扩张,着力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泡沫和过高的杠杆等问题,防止出现经济泡沫和金融风险,进而伤害实体经济。同时,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继续实施系统性降成本战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使其有足够的生存空间,推动服务业、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房地产业等实体经济部门逐步迈上稳健的高效率发展之路。

聚力重点:建设制造强国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聚力重点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并对此作出了具体的战略性安排。主要包括:一是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实体经济有着高度的渗透性和融合性,借助这些技术和手段,可以有效地实现产品设计、生产技术、销售网络、盈利模式等诸方面的变革,直接以几何级数的速率提升企业的运营水平,进而有效推动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二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在此过程中,要参照和瞄准国际标准,实施品牌战略,有效弥合产业上下游之间的相关产品、技术变动、标准规格差异,延伸制造业的服务链条,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促进二者的高度融合和整合,进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三是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改善产业生产组织模式,促进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曲线的中高端跃升,推动实现价值链和产业链体系的再造,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为我国建成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的制造强国奠定基础。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