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两次提到“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未来指导我国“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情世情农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会因此有丝毫动摇,反而被提到更高地位,更需要长期和大力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眼于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好这一战略,需要我们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科学制定规划,强化制度供给,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相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有几个方面已经根据新情况进行了调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基于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农业农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实际的深刻洞察,抓住了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凸显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富有前瞻性和现实针对性。
其一,强调“产业兴旺”,层次更高,寓意更丰富。一是更加突出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顺应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背景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要求,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强调的是,在生产发展中,如果不重视流通的匹配和与需求的衔接,有可能导致生产越多,无效供给越多,资源和要素浪费越大,供给体系质量越差,越难以实现产业兴旺。二是更加突出了农村产业的综合发展,而非单纯的农业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阶段,出现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化、农业副业化和农村发展萧条衰败的问题。要求“产业兴旺”有利于规避这些问题。三是更加突出了对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多重路径的包容性。如推进产业融合化和产业链一体化、强调农业发展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等等。其二,“生态宜居”包含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内容,但要求更高,更加突出了重视生态文明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三,强调“乡风文明”,就是要在新时代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其四,“治理有效”包括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内容,但内涵更丰富,更加突出了向重视效果的转变。其五,强调“生活富裕”,并放在总要求的最后,有利于突出目标导向,突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高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比“物质文化需要”内涵更丰富、层次更高,强调“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
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表述,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城乡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这个要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副所长)
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原则 | 2016-03-29 |
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 2016-03-29 |
刘延东在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上... | 2016-03-29 |
进入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 | 2016-03-29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透出七大新信号 | 2016-03-29 |
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号角 | 2016-03-29 |
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 2016-03-29 |
大学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新知新觉) | 2016-03-29 |
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2016-03-29 |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 2016-0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