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资料索引-正文
刘延东在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6年9月7日)
//m.auribault.com 2016-09-14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更多

  老师们、同志们:

  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召开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很有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乡村教育,始终关心乡村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全局、立足实际,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边远地区为国家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特岗计划、国培计划要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李克强总理指出,乡村教师无怨无悔的坚持和付出,使知识的甘露遍泽祖国的每个角落。要切实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使广大乡村教师受尊重、有回报、得发展。总书记、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饱含着对乡村教师的深情和厚望,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今天的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总书记、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交流各地经验做法,对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我们观看了乡村教师工作成果专题片,表彰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从教30年的乡村教师,听取了三省一县的经验做法和教师代表的发言,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可以自豪地说,乡村教师建设成绩喜人,乡村师资力量后继有人,乡村教育的未来充满希望!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从教30年的乡村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良好祝愿!

  下面,我就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绩显著、贡献巨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500多万人,支撑起2.6亿在校学生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其中,300多万教师坚守在最偏远、最艰苦、最贫困的乡村地区,为教育事业发展、国家人才培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入全面提速提质的新阶段。

  一是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在顶层设计方面,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办去年6月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面规划了2015—2020年的目标任务和方向路径,针对乡村教师队伍“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三个问题,提出8方面政策举措。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立足当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构筑了系统完备、层次分明的政策网络体系,绘制了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蓝图。

  二是来源渠道更加多元。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规模不断扩大,中央财政10年投入290多亿元,累计招聘特岗教师近50万人,覆盖中西部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河南、贵州、吉林、新疆等地实施地方特岗计划,每年招聘1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引领地方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湖南、重庆、广西等27个省份采取在学免费、上岗退费等方式,每年吸引近3.5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大力推进交流轮岗,浙江、山东、四川、甘肃等地通过定期交流、学区一体化管理、乡镇中心校教师走教等方式,引导一大批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到乡村支教。

  三是地位待遇明显改善。专门对乡村教师实行生活补助政策,2013年9月至今,中央财政已下达连片特困地区奖补资金73.7亿元,推动各地加大投入力度,惠及100多万人。为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建设周转宿舍,“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160多亿元、建成28万套,解决了34万名教师的住房困难。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省、县分别对长期从教乡村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在荣誉评选中向乡村教师倾斜,有效提升了乡村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是整体素质大幅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持续实施,中央财政2010年至2014年投入64亿元,轮训了中西部640万农村教师;2015年当年培训乡村教师200万人次。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优先面向乡村教师,已完成500多万教师专项培训,到明年底全国中小学教师将轮训一遍。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提高乡村教师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对中小学教师设立正高职称,拓宽了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

  一支粉笔染双鬓,三尺讲台度春秋。广大乡村教师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祖国的深山大川、草场林海、海岛渔村、戈壁大漠、雪域高原,不计名利、甘于清贫,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乡村孩子的心灵,用信念和坚守撑起乡村教育的蓝天,坚强有力地扛起乡村教育的千钧重担,对农村孩子成长成才和现代化建设的贡献不可磨灭。一大批教师坚守乡村讲台数十年,把大好年华和满腔热忱挥洒在了贫瘠的土地上,把知识和文明传播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一批青年教师大学毕业后就奔赴乡村,用青春朝气谱写着新时期的教师之歌,展现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广大乡村教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情系学生、甘为人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们的事迹和言行深刻诠释了当代人民教师的理想情操、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和广泛赞誉。你们是最可敬可爱的人,党和政府感谢你们,人民感谢你们!

  二、准确把握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乡村教育是决定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则是发展乡村教育的根本,意义重大、任务紧迫。

  第一,培育优秀人才、服务国家战略,迫切需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齐心协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发展,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由于历史欠账等因素,我国人口素质整体偏低、创新型人才总量不足,越来越成为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障碍。目前我国5%的高中、32%的初中、62%的小学在乡村,乡村中小学生有3700多万人。他们都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源泉。必须通过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乡村教育水平,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夯实基础。

  第二,推进教育脱贫、实现全面小康,迫切需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行标准下57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硬指标”。治贫先治愚,扶贫先启智。跳出贫困陷阱,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根本靠教育。让乡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减贫脱困的治本之策。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了“五个一批”,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广大乡村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我们必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帮助乡村孩子成长成才,帮助贫困家庭拔掉穷根,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三,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改善民生,迫切需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特别是“两基”攻坚目标的顺利实现,乡村孩子“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愿望更加迫切。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这就要求大幅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让每个孩子都平等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努力增进千万乡村家庭的福祉。

  第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目标。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但薄弱环节和短板仍在乡村。近年来,通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重大项目,乡村学校的“硬件”大为改观,而对教师队伍等“软件”的投入相对不足,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资源配置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依然突出。同时,随着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不少新的挑战。比如,城镇学校扩容对基层优秀师资形成“虹吸效应”,乡村教师流失现象更趋严重,城乡师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风险:“互联网+”蓬勃发展,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对乡村教师的素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迈向纵深,乡村教师的“不适应感”进一步增强。这些问题和挑战如果解决不好、应对不力,势必严重制约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影响教育现代化进程。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力争使乡村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总之,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教育水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把这件大事抓紧抓好。

  三、切实推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地见效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第一部专门指向乡村教师队伍的制度性文件。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都将落实计划或其中有关政策列为重点任务。

  按照中央的要求,各地把落实计划摆在重要位置,高质量制定了实施办法,打通了政策实施的“最先一公里”,多数省份有不少实招硬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可以说开局良好。但也要看到,计划的实施进度、落实成效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是:政策落地情况不平衡,个别省份进展比较迟缓。按照计划要求,市、县、乡也要制定实施办法,但有的省只出台了省级实施办法,没有明确市县制定实施办法的时间和要求,也没有下一步推进计划的具体思路和举措。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缺少实质性突破。所有省份都对教师交流轮岗作了制度安排,但在具体实施中受制于不同部门利益,传统的“定编、定岗、定员到校”的管理格局没有真正打破,教师选聘、流动仍然存在不少瓶颈障碍,一些地方“县管校聘”改革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个别地方生活补助政策执行还不到位。实施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是中央为乡村教师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是惠民工程、暖心工程。但个别省份由于不愿先期垫资等原因,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到目前为止3年过去了,仍然没有实现连片特困县的全覆盖。下一步,各地必须把计划的落实真正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面彻底、不折不扣地大力推进,坚决消除“中梗阻”“肠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每项政策举措落地生根。

  一要强化责任。地方政府是实施计划的责任主体,有责要担当,失责要追究。必须知责明责、守责尽责,把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确定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任务书。特别是省级政府要把当地落实工作统筹起来,督促指导地方抓紧推进。要加强责任考核,将实施计划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按照政策要求、实施范围、资金使用、时间节点、阶段目标等要素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价监测。今年上半年,中央对包括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内的重大改革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今后要继续加大督查力度。要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对敷衍塞责、拖延扯皮、屡推不动的、贯彻乏力的,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铁面问责。问题要列出清单,限定时间,挂账整改。

  二要凝心聚力。实施计划是系统工程,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更大成效。要加强上下联动,中央出台计划,省里制定了实施办法,市、县、乡也要有针对性的方案,逐级、分层构筑落实计划的联动网络,力争形成全国一盘棋,中央有所呼,基层有所应;地方有所问,中央有所答。要强化部门协同,教育部门是主责单位,编制、发改、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都要积极发挥作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频道相同、步调一致的协同机制。要提倡地区支援,城带乡、强帮弱,东部支援中西部,重点提供经验指导、经费支持、人员帮扶等。特别是东部省份,经费相对充足,要真心开展帮扶。还要争取社会支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特别在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奖励和培训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要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突破难点,根本要靠改革。要抓住问题要害,加大改革力度,实施破解之策。要培养造就乐教适教的乡村教师,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从源头上提高教师质量。推动教师教育改革,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实际加强本土化培养,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扩大实施特岗计划,统筹考虑村小、教学点,提高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招聘比例。改革实施国培、省培等各级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提供乡村教师需要的培训,确保培训实效。要促进乡村师资合理配置,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村小和教学点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算,县域事业编制配备优先考虑乡村学校需求。推进“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把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根据班额、生源等情况动态调配教师资源。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乡村教师职业发展保障机制,让改革红利更多惠及乡村教师。要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加大优秀乡村教师表彰奖励力度,激励广大乡村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实施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因地制宜扩大实施范围,提高补助额度。加大周转房建设力度,依法缴纳住房公积金,帮助乡村教师解决住房困难。要更加重视教师健康,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完善体检制度,争取每人每年体检一次,让乡村教师健康工作、幸福生活。

  四要加大投入。对教师的投入溢出效应巨大,要舍得花钱,也要把钱花好。财政资金要优先用于乡村教师。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2014年为4.15%.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能减也不会减。要坚持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坚持向乡村地区倾斜,坚持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把资金和投入用在最薄弱、最迫切需要的领域,切实提高使用效益。把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作为重中之重,逐步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待遇之间的差距。把乡村教师定向培养作为投入重点之一,让承担培养任务的师范院校有更充裕的经费保障。加大乡村教师培训投入,提供更好的培训平台和更多的培训机会。同时,经费监管力度也要加大,制定严格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坚决杜绝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四、奋力开创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与师生座谈时提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我们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这样的“四有”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

  一要加强师德建设。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总的看,1500多万教师整体是好的,但极个别教师违反师德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教师形象,损害了师道尊严。要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不断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决杜绝在课堂上发表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错误言论。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筑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推动师德建设走上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加强师德宣传,研究探索和推动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深入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学名师等推选评选活动,持续报道优秀教师典型,充分展示当代教师新形象新风采,引导广大教师重德养德,自觉提升师德水平。

  二要振兴教师教育。办好教师教育,是尊师重教的重要标志,是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教师教育在一些地方和高校有被弱化和边缘化的趋势,出现了体系受到削弱、生源质量下滑、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学科专业建设较为薄弱等一系列问题。要找准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招生制度,扩大师范专业招生自主权,鼓励高校通过公费培养、设立奖学金等方式,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师范专业。创新培养模式,完善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优化专业课程,加强教育实践,健全质量保障,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

  三要创新管理服务。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激发教师队伍生机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树立现代治理理念,进一步改革管理制度,推进管办评分离,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制定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聘用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探索打开教师出口关。深入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大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机制,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静心研究学术。加快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规范和引导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做教师的知心朋友,让他们安心顺心舒心,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四要激励成名成家。“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学校是人才集聚高地,教师是人才荟萃群体。必须在大中小学培养、集聚、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领航教育改革,推动社会进步。要遴选培养一批名师名校长,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造就一批教育家,推进教育家办学。要促进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搭建广阔的平台。

  人民教师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一支队伍,是中国教育的“脊梁”。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无私地献给教育事业。希望广大教师满怀爱心,以爱施教。“爱为师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把学生当亲人、当朋友,以爱育爱,以爱化人。要特别关爱困境学生、留守儿童,让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儿时快乐时光。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提升素质。紧跟时代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特别要提高创新教育的本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广大教师崇德修身,立德树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学识风范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老师们、同志们,强国必先重教,重教必先尊师。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