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坚持协调发展确保全面小康
//m.auribault.com 2015-11-09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全面小康是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驾齐驱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为了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确立了实现“十三五”规划必须牢固树立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在谈到协调发展理念时强调指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为什么要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国家实力由两种实力构成,一种是硬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是指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通俗地说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具体指的是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制度建设、国家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国民的心态、国民的形象、中华民族精神与凝聚力和来自文化传统持久的一种对国民的影响感,凝聚力;也包括中国的文化产品,如出版物、电影、电视事业等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硬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201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中国GDP已超过6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0.2万亿美元,已经达到美国(17.4万亿美元)的60%,并同日本(4.8万亿美元)拉开了一倍以上的差距。然而,由于以往经济建设单兵突进,文化建设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相对而言还比较薄弱,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大短板。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建设的发展,不仅是硬实力的提升,而且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共同发展,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并驾齐驱。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使综合国力全面提升。

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实力,也是一个国家发展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在这一点上,我们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曾经作出过重大的贡献。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迅速崛起,农业文明的中国变得落后,从而受尽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凌辱。邓小平总结中国近代以来的经验教训时指出“落后就要挨打”。为了让落后挨打成为永远的历史,中华民族奋起直追。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用30多年的时间去赶超西方发达国家300年走过的历程,硬实力迎头赶上。中国硬实力的崛起,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然而,没有强大的软实力作为底蕴与精神支撑的硬实力,不可能使一个国家真正强大,更不可能使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真正强大。邓小平就说过,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曾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提升软实力比提升硬实力更为困难。经济硬实力的提升,有市场的“无形之手”就能强劲发展。可是,文化软实力并非靠市场的“无形之手”就能强劲发展,它甚至于要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市场的负面影响才能健康发展。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是国家硬实力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注重协调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既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国家硬实力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良好完善的政治体制,没有良好完善的法治,经济发展就会遇到重重困难而步履维艰。没有较高的国民素质,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没有良好的道德风尚,没有高尚的理想情操,经济发展和硬实力的提升就没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就没有有力的精神支撑,就没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就没有良好的智力支持,从而经济建设难以可持续发展。(吴灿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