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天的教育竞争无疑是激烈的。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在教育问题上多一些平常心,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焦虑;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干涉。
近日,一则关于中国式陪读的新闻报道刷爆微信朋友圈,关于如何做好家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些年来,在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国的家长们也是蛮拼的,但忙未必就有预期的好效果。最近各大媒体报道的神童魏永康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教训:一个天才少年因为父母不适当的教育,不仅没有出现所期待的教育奇迹,反而导致了人生的逆转,被学校退学。
神童的陨落再次警示人们,当好父母也是一个技术活,需要走出三个教育误区。首先,要走出过度包办的误区。家长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喜欢事事给孩子做主,小到穿衣吃饭,大到读书升学,处处可见其操劳的身影。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那就是家长与孩子的关系问题。孩子是家长的附属品吗?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吗?很显然,这些问题很多家长没有认真思考,或者说根本不去思考。殊不知,这正是造成今日中国诸多教育问题的一大症结所在。孩子作为一个社会人,终究是要脱离父母怀抱走向社会的。父母出于善良美好的愿望给孩子过多的呵护乃至保护,对孩子的成长而言不仅是一种包袱,更是巨大的阻碍,只会让孩子永远长不大,缺乏起码的独立和社会生存能力。
其次,要走出过高期望的误区。在父母心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棒的,发展一定会比别的孩子要快要好。基于这样的心理,许多父母不惜牺牲个人的爱好和休息,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培训。因为他们普遍相信,孩子多学习一点知识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更主动一点,离成人成才更近一点。其实,有些教育活动并不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进行所谓的早期智力开发就是没有必要的。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儿童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所谓什么年龄唱什么歌,违背这一规律,人为地超前开发不仅是没有必要的,还是有害的。过高的教育期望容易使父母心态浮躁、心情迫切,导致育儿之路越走越偏。教育其实是需要等待的,一味追求教育的快是不现实的。
第三,要走出给孩子过大压力的误区。一些父母想当然地认为,孩子的天性是喜欢玩,没有压力注定成不了器,所谓重压之下出人才。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一些父母坚持考分至上,想尽一切办法加强孩子的学习。“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些广为流传的顺口溜生动地再现了当下青少年苦学的情景。孩子异化成了学习的机器,无穷无尽的作业犹如压在孩子头顶上的一座座大山,让他们不堪重负。青少年不仅有学业上的重重压力,还有来自家庭的心理压力。家长在时间、精力和金钱上的疯狂投入,让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一旦学习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就会产生强烈的负疚感乃至负罪感。学业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让许多孩子丧失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循规蹈矩,没有任何创造力可言。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过大的压力只会适得其反。
今天的教育竞争无疑是激烈的。正因如此,每一位为人父母者更应该在教育问题上多一些平常心,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焦虑;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干涉。不管孩子是智力超群的神童,还是资质平平的凡胎,只要真正做到这些,相信都会有花开的那一天。
洪信良:“熨斗烫学生”,找的借口让人心寒2010-12-20 |
毕晓哲:“黄衣哥”背后暑期儿童安全堪忧2012-07-11 |
毕晓哲:暑期儿童安全不容忽视2012-07-13 |
妙语集2012-09-05 |
王玉初:“保护孩子”要从应然走到实然2013-04-25 |
评价孩子的时候务必不要强求趋同2013-12-13 |
谢晓刚:父母代聘,孩子何时才能长大?2015-09-21 |
唐 华:学生减负为何家长不买账2015-12-14 |
自我学习能力才是孩子的核心竞争力2016-02-18 |
“女儿坑爹”是对“爹坑女儿”的回报2016-03-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