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崔锦兰:我在“省图”修古籍(图)
//m.auribault.com 2017-07-20 来源: 沈阳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头上顶着“大国工匠”的光环,古籍修复师的人和事却鲜为人知——

我在“省图”修古籍

崔锦兰,辽宁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自2010年成为修复师以来,多次参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如今45岁的她已是省图古籍保护中心的一员“大将”。她修复的古籍多达200余册,包括《周书》《宋史》《新唐书》《盛京赋》《四库备要》等。她的双手仿佛带着魔法一般,将一张张残缺不全的书页修复得“完好如初”。

  对于自己的职业,她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贴切地比喻为“书的医生”,因为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细细打磨,急不得也重不了,对于脆弱的古籍来说,任何一个没有掌握好力度的动作都可能带来致命的损坏。“我们这个专业就像书的医生,给‘病人’看病、对症下药,让‘病人’得以痊愈。让古书的寿命延续,让它重新焕发生机,通过纸张传递古人的智慧,让它和现代人对话。”

 修复古籍通常需要20多道工序

  用毛笔蘸一些浆糊,轻轻在纸张上刷一刷,古籍修复师的工作看似简单,但一个合格的修复师不仅要具备化学、生物、书法、美术等方面知识,还需要在材料、笔迹等领域有一定研究。最重要的条件是有一双巧手,还要有预见性、责任感……崔锦兰如是说。

  把一本污损古籍修复完好,需要做哪些工作呢?古籍破损的原因很多,大致归纳起来有虫蛀、鼠啮、霉蚀、酸化、老化等原因。崔锦兰介绍,根据不同程度的破损原因,古籍修复师会建立不同的修复方案,然后“对症下药”,但这个流程通常多达20多道工序,包括拍摄修复前的书影、制定修复方案、打浆糊、拆书、揭书叶、书叶去污、配纸、溜书口、补书叶、托书叶、修书皮、压平、折叶、栽齐、墩齐、锤平、压实、钉纸捻、装书皮、订线、压平、拍摄修复后的书影、填写修复档案……

  除此之外,修复古籍还要对工具熟悉掌握。记者在崔锦兰的工作台上看到了镊子、竹启子、毛笔、浆糊、刷子、锤子、刀、剪子、针、线、喷壶、排笔、棕刷、毛巾、锤子等,她笑说,这些玩意儿是平日里最熟悉的“伙伴儿”,“有了它们才能给古籍做‘手术’。”而修复善本这样讲求细致的工作,她几乎每天一坐就是八个小时,遇到毁损严重的古籍,有时候一天也只能修两三页。“我记得,当时《盛京赋》破损程度很大,修了差不多一年时间。”

修好一本书就像修好一段历史

  在国家级修复中心辽宁传习所、省图书馆特藏部的修复室里,除了修复台和高清摄像修复仪,还有燃气灶、蒸锅、抽油烟机、电冰箱和洗菜池子,看起来像个“中央厨房”。

  “你们在这里做饭?”面对记者的疑惑,崔锦兰笑了,“古籍有时候需要上锅蒸,就像蒸馒头一样。”原来,蒸、冻等都是古籍修复工作所常用到的办法。在修复古籍时,经常会遇到“书砖”,这些书砖,是指古籍因为长时间的浸泡、发霉而使得整册书的页面全部黏连在一起,无法分离。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将部分书册拿出来,在一定的温度下用水蒸气蒸,才能使页面分离。“这些仪器看起来不起眼,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们修复师将古籍‘化腐朽为神奇’。”

  可古籍上通常含有很多细菌、粉尘,而且有些材料具有腐蚀性,工具比较尖锐,很容易伤到手导致感染,在崔锦兰眼里,受点儿小伤都是家常便饭,她笑说,“之前带我的老师傅还说,干我们这行,不光要流汗,一不小心还得流血。”但每当完成一本古籍修复,她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千百年的书籍,如今我们把一本书修好了,就像修好一段历史,既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它的主人,更对得起这个书本身的价值。”

古籍修复是和时间赛跑

  在省图的古籍书库中,海量的破损古籍正在等待“医生”的救治,但从事古籍修复技艺的人员却屈指可数,目前只有六名,他们主要修复的是清末、民国初期的碑帖、拓片。“古籍修复是和时间赛跑,如果不及时修复,越来越多的古籍将会消失。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加入这个行当,能够一起把我们古代的这些文明更长久地传承下去。”

  让崔锦兰感到欣慰的是,如今有不少年轻人想要加入到古籍修复工作中。近期辽宁古籍保护十周年成果展开幕,省图还专门举办了古籍修复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读者驻足观看。工作人员把多名读者请上台来,手把手地教他们基本修复技法和装订方法,读者对这一古老的技法产生浓厚兴趣。

  崔锦兰开心之余又有些担忧。“修古籍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修复师是一个较冷门的职业,技术性强,入门也较难,从业者必须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最重要的是,修复古籍必须常怀一颗敬畏之心,因为这些古籍都承载了历史的厚重,代表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要传承给后人的。”

  崔锦兰说,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古籍修复师这个行业,保护好、传承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虽然今年已经45岁了,但她希望能干一辈子,更希望把自己的技艺传给“后来人”,这不禁让人想起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择一事,终一生”的宣传语,短短的几个字,是很多这样坚持着的古籍修复师最真实的写照。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王秒 文 李浩 摄)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