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湖北日报讯 图为:甘多平在检验砖茶原料。(视界网 童金健 摄)
3月23日上午,中国青砖茶之乡咸宁赤壁。
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检验室内,59岁的甘多平将青褐色砖茶原料倒入评茶盘内,缓缓摇动后,仔细端详、细嗅香气,“颗粒匀、香气正,这批原料不错。”
甘多平是该厂的副总经理、高级评茶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唯一的湖北籍委员,2016年“荆楚工匠”获得者中独有的茶界工匠。
从小与茶结缘
甘多平与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还在读小学时,他就在父母工作的茶厂勤工俭学。1977年高中毕业后,子承父业,成为赵李桥茶厂的一名职工。他从最基础的杀青环节学起,踏上了专业制茶之路。
杀青,是用高温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便于揉捻成形。刚学杀青,师傅让他每天在锅炉前添加柴火。甘多平有些不乐意:“我是来学做茶的,不是来烧火的。”师傅说,杀青达不到规定的温度,茶叶的品质就不好,后续再好的工艺也做不出好茶。茶品如人品,每一道环节都精益求精,才能制作上等好茶。师傅的教诲,成了甘多平一生的信条。
渥堆发酵是砖茶制作过程中最繁重的工作。甘多平说:“渥堆仓库的堆顶有三四米高,翻茶时温度达60摄氏度。人站上去,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浑身都是汗,尘土也大,鼻子耳朵里都是黑的。很多人干得受不了。”但这门技术,甘多平干了5年。
初制、渥堆、复制、压制、烘制、包装,砖茶的六大工序、几十道环节,甘多平几乎干了个遍。每从事一道环节,他对砖茶制作就多了一份理解。
为钻研技艺,甘多平广拜师傅。从厂内到厂外,从民国时期的茶技师雷艺圃、晋商制茶传人张圻、青砖茶专家熊长庚,到中国茶研究大师骆少君,甘多平都拜访过,甚至出差也不忘与同行交流学艺。
40年悟出2个字:功夫
四十载制茶春秋,怎样才能做出一杯好茶?甘多平回答:功夫。“很多茶厂的工序一样,但制出来的茶却千差万别。因为制茶不像其他工业品标准化生产,茶叶是生物,且在不断变化中,其好坏与否往往决定于毫厘之间。”
一位90后的寻茶之路(图) | 2014-04-07 |
李华堂:做最忠实的千两茶制作技艺守护者(... | 2014-04-07 |
吴曜任:用心坚守,展望未来(图) | 2014-04-07 |
黄芩茶托起70后夫妻的创业梦 | 2014-04-07 |
姜泽均:默默事茶终显露(图) | 2014-04-07 |
周其鹏:要做“制茶大王”(图) | 2014-04-07 |
手工制茶工匠杨娣:铁锅肉掌传递茶香 | 2014-04-07 |
宋小宝沈腾乱世全能竞技(图) | 2014-04-07 |
“赵李桥砖茶技艺”传承人甘多平:做好人才... | 2014-04-07 |
“赵李桥砖茶技艺”传承人甘多平:做好人才... | 2014-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