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马中贵:生命尽头的“摆渡人”
//m.auribault.com 2016-03-31 来源: 宁夏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每天清晨6时,马中贵和他的同事是银川市殡仪馆最早到岗的人,他们是遗体整容组的工作人员。穿上洁净的白大褂,戴好手套、口罩,他们看起来和医生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医生往往是迎接新生命到来的人,而马中贵和同事们的工作则是为逝者遗容化妆,让逝者带着安详和淡然离开。

  “感谢你关注我们的工作,在这里不太好说‘欢迎’两个字。”谦逊的神态,温和的笑容是马中贵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这里工作的人,需要时常抚慰逝者家属悲痛的情绪,时间久了,工作人员待人接物间多了一份体贴与柔和。“面对家属我们不能‘微笑服务’,但一定要比其他工作多一份同情心和责任心。”马中贵说。

  虽然干这行已经20年,但每次工作时,老马始终是严谨仔细的。既要让遗容显得安详如生,又要根据逝者年龄不让遗容过于浮夸。化完妆,整理好寿衣,再恭恭敬敬向逝者鞠一躬,这才完成程序。“无论逝者生前什么身份,在这里都一样,我们必须要对生命表现出最大的尊重。”老马说。

  1990年,刚参加工作的马中贵被分到贺兰山上的回民公墓看守陵园,从此进入殡葬行业。那时的陵园只有山路相通,周围一片荒滩,独自守陵的马中贵有时一年都吃不上新鲜蔬菜。那段孤独寂寞的经历让马中贵对生命多了一份思考。“刚开始也害怕,时间久了觉得逝去的生命就像凋零的树叶,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活的人更应该认真对待生活,珍惜生命。”马中贵说。

  1996年,马中贵开始从事遗体整容工作。工作之初,让他感到困惑的并非工作本身,而是周围人对这份工作的不理解。“一般人都觉得我们晦气,不愿跟我们打交道。出去吃个饭,有的朋友一听是殡仪馆上班的,连手也不握了。”老马尴尬一笑。“不过我能理解别人的心情,毕竟有些传统观念并不是一下能改变的。”采访中,马中贵说得最多的词就是“换位思考”。有时遇到逝者家属因情绪激动而发脾气,老马总是耐心安抚。“人家失去了亲友,有什么事能比这个更难过呢?”老马觉得,多为别人考虑的心态是殡葬工作中最重要的素质。

  让老马欣慰的是,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能理解这份工作。每次追悼会后,很多遗属都会真诚道谢,让老马很感动,也让他更尊重这份职业。闲暇之余,老马经常补习解剖学、防腐学知识,还根据自己多年经验编写《遗体整容培训教材》,他所带领的遗体整容组多次获各类优秀先进荣誉。

  老马说他也曾有机会调动到其他岗位,但他还是愿意干这份工作。“让每个生命在世间的最后一程留下美好一面,这是积德的善事。”马中贵说。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